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倡导植树造林的人。1893年,他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指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规划了农业现代化的远景。1924年,他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强调: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此后,他在许多著作和讲演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了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后因清明节对我国南方来说植树季节太迟,同时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又将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新中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决定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
除孙中山先生外,历代许多名人与植树有联系,传出了不少趣闻佳话。
西周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打一次胜仗后,都要命令全军将士在沙场上人种一树,以庆武功。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钱财,只有一个特别的条件:治好一个普通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症病人,种五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他自己也被人称为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她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近代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军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军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