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关于之道的睡前故事,睡前故事大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个关于之道的故事大全,点击查看更多故事大全之道的故事大全:(1):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小故事大道理】: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之道的故事大全:(2):
1游水之道的寓言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到吕梁游览观赏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只见那吕梁的瀑布飞流而下,从三千仞高处直泻下来,溅起的水珠泡沫直达40余里以外。瀑布下来冲成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在这里,就连鼋(yuan)鱼、鼍(tuo)鼈这一类水族动物都不敢游玩出没。然而,孔子却突然发现一个汉子跳入水中畅游。孔子大吃一惊,以为这个汉子有什么伤心事欲寻短见,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去救那个人。
不料,那汉子在游了几百步远的地方却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来,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人啊!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我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问道:“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呢?”
那汉子回答说:“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应自然。”
孔子听了汉子的一番话,若有所悟地点头而去。
聪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就在于他能找到生活中的规律并掌握规律,因此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并且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之道的故事大全:(3):
电视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观众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成功知道。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
是出道题考考你们吧。”
“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但他却是含笑不语。良久,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展营运?”
他又说,那样的情况宰得渡船人哪怕只剩下一条短裤,人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之道的故事大全:(4):
一天上午,有位父亲邀请儿子一同到林间漫步,儿子高兴地答应了。
漫步到一个弯道处,父亲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儿子: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儿子仔细地聆听了几秒钟之后,回答父亲说: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儿子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那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因为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儿子一听,若有所悟。
后来儿子长大cr,每当他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时候,他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自己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见到一些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的人,这些人大多数没有什么本事、见识和实力,却总是喜欢高调地卖弄自己的那么一点点知识。殊不知,太过炫耀自己,只会令旁人越来越生厌。如果想让自己不惹旁人讨厌,就一定要懂得深水无声的道理。让自己成为一驾低调的没有声音的马车吧,因为低调做人,更能保护自己;低调做人,才是更好的处世之道。
之道的故事大全:(5):
李元婴是李世民的弟弟,李世民当皇帝后封他为滕王。李元婴恃才傲物,诗酒为伴,高朋满座,只是对政治不感兴趣。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对他爱护有加,他也因此过了一段好日子。
可是太宗驾崩之后,高宗李治继位,却横竖看不惯这位皇叔的行径,于是就找了个理由把他贬到了洪州,也就是今天的南昌。一位堂堂的王爷被贬,放在谁心里都会郁闷,可是李元婴却不以为意,到洪州不久,就在赣江左岸大兴土木,建起一座高楼,即滕王阁。自此在阁中与四方名士高谈阔论,饮酒作赋,毫无颓废之态。
高宗闻知此事,勃然大怒,便下旨拆除了滕王阁,并削去了滕王的食邑,从洪州再贬滁州。李元婴到了四面皆山的滁州后,见景色优美,又是逸兴遄飞,日日登山临水,提酒携樽,依然逍遥自在。不久,高宗又将他贬往隆州。屡次遭贬的李元婴对此习以为常,一至隆州,便择一僻静优美处,建了座滕王亭。每日坐亭中四顾山水,操练丹青,心无旁骛。特别是当地蝴蝶众多,日日绕亭翩然而飞,令李元婴的眼睛一亮,于是日夜揣摩,苦练画蝶之法。数载之后,他画蝶的技法已登峰造极,当时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之誉。他也因此成为滕派蝶画的鼻祖。
纵观李元婴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虽贵为亲王,却辗转万里。可是他却没有因此而消沉失落,反而在艺术领域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也许在他最初的心中,就没有把王位和权势看得很重,因此大变来临时,他才泰然处之。有了这种波澜不惊的心态,才能致力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才能在关上一扇门之后打开另一扇窗。
之道的故事大全:(6):
熊在森林中长期孤独生活觉得乏味,很想交个朋友作伴。
它听说猫也想交朋友,就兴匆匆地跑去找猫商量:我说猫老弟,咱们俩就交个朋友吧。你看咱俩的名字好呀,交了朋友合二为一就成熊猫了,那可是当今动物界的国宝,值钱!
猫听了一撇嘴巴轻蔑地说:别臭美了,一边呆去吧,和你交朋友准掉价!就凭你那难听名字,别人吵架时把他挂在嘴边瞧你这熊样,看看多晦气!
熊听了大失所望,与猫相比自觉得相形见拙,只好红着脸然悄离开。
狗知道了主动找上门对熊说:熊大哥,别跟猫一般见识,它怎么能有资格嫌弃您呢?我可一点都不在乎,我早就希望有人作伴,咱俩就交个朋友吧。
熊白了狗一眼,露出鄙夷的神色一口拒绝了:做你的美梦去吧,我才不和你结交!你的名字更难听!一旦交上你这个倒霉朋友就成狗熊了,丢人现眼。
狗受到奚落无言以对,只好悻悻离去。
在一旁吃草的山羊看在眼里直摇头。
你们根本不懂得交友之道啊。山羊对熊和猫说:你们只看重外在现象,在名字这微不足道的细节上较真,而忽略了交友最本质的因素。我断定你们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的。
果然直到现在,熊还是没交上朋友,仍然孤单单的生活在森林中;猫也常常独来独往,喜欢一个人躲在墙角处或屋檐下睡觉。
之道的故事大全:(7):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个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事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则换了个地方作新的尝试。如此这番,两人工作了很久,终于拙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汩汩的水源,而巧者虽然不断地更换地点,终究还是一无所获。
年轻人听罢,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我明白,做人就应该持之以恒,不应该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否则中将一事无成。
大师只是笑。
第二个故事:还是这两个人,巧者在经过数次的尝试后,终于在一个地方发现了有水的迹象,于是他在此深挖,最终找到了水源。而拙者始终在原来的地方,一如既往,埋头苦干,越挖越深,结果虽然付出了很多却始终没有找到水源。
这?年轻人有些迟疑:我想也许人还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尝试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不应该刻板教条,更不应该执迷不悟。
大师还只是笑笑。
第三个故事:两个人虽然都竭尽了全力,但无论拙者挖多深,也无论巧者换多少地方,两个人都没有能找到水源。
为什么?年轻人疑惑起来:那做人还有准则么?
因为这个地方可能根本就没有水。大师从容答道:其实为人也是如此,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处事原则,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和体味。
之道的故事大全:(8):
有一对夫妻,老公正看着电视,磕着瓜子,忽然间老婆从厨房喊道:“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电灯?”老公不耐烦地说:“我又不是水电工!”没多久老婆又喊:“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冰箱?”老公不耐烦地说:“我又不是电器维修工!”又过了一会儿老婆又喊:“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酒柜的门?”老公觉得很烦,生气地说:“我又不是木工!”然后就跑到外面喝酒解闷去了。
过了一小时,老公觉得心有愧疚,决定回家把那些东西修一修,但是回家后,发现东西全修好了,便问老婆:“东西为什么都修好了?”老婆说:“你离家后,我就伤心地坐在门外,碰巧有一个年轻帅哥经过,知道这件事后,关心地说‘我可以替你修!但你可以选择做蛋糕给我吃或跟我亲热一次!’”老公听了就说:“那你做什么蛋糕给他吃?”老婆回答:“我,我又不是做蛋糕的师傅。”
ps: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此老婆回击老公的幽默戏谑之语,足以令其老公魂飞魄散,再也不敢犯懒。
之道的故事大全:(9):
古人坚持谦逊之道。
所以对方是贤伉俪,自称愚夫妇。人家是府上,自己是寒舍。亲友家孩儿统统尊为公子、千金,自己的子女则谦称小犬、丫头。
文章当然是拙作,主意是愚见。
写一封信,到结尾署名,还得注明愚兄,诚惶诚恐,无论如何不肯做聪明人。
大抵是看穿了,直的树木先遭砍伐,甘的泉水先被汲干,智慧岂可外露?否则人家不是怕,便是妒忌,彼时若要明哲保身,非得学习深藏不露。
虽然时移世易,大道理还是不变。
任何一个行业的顶尖儿,总是没有架子的居多。一般人说,官越大越和气。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就是这个意思。
事业做到一定地步,器量、见识、-襟,自然而然跟着扩张,实实在在感觉到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手头上的一点成绩,不足夸耀。
也许,只有著名的成功人士方有资格平和得毫不计较,而一般人,犯不起这种奇险,生怕一退让,即时被对头踩死。
之道的故事大全:(10):
精于钓鱼的人都知道,假如有大鱼上钩,硬把大鱼往岸上拖是很糟糕的事。其结果不是钓线让大鱼给拉断了,就是鱼钩被拉直了,要不就是大鱼的嘴被撕裂了。这时,本已上钩的大鱼也会逃走。
正确的做法是,在鱼上钩后,钓者对于大鱼的挣扎,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迁就。这时的钓线,应放得长些,任由它拖着跑,等它累了,再慢慢地拉线;如果它再一次挣扎,钓者就再一次放线,等它累了再拉线。几个回合下来,它往往会精疲力尽,任由钓者拖上岸。
生活中,我们常常也被一条无形的线给拉紧,于是你挣扎,奔突,拼尽全力,但结果,却无异于自-。
有时候你休息一会儿,或是打一盹儿。醒来,精力与体力得以恢复,突然奋力一搏,这时,你也许会像那条绷断了线的大鱼一样,自由了。
之道的故事大全:(11):
【拼音】wn wǔ zhī do
【成语故事】周朝时期,民间有一个祭祀百神的蜡节日,孔子带弟子子贡去看热闹。子贡担心百姓只顾玩乐而会有危险。孔子给子贡解释道:百姓成年累月在田间劳作,让他们放松一下,有张有驰,这是周文王与武王定下的规矩,这样便于更好地生产。
【出处】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先秦孔子《论语子张》
【释义】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用法】作宾语;指宽严相结合治理国家的方法
【结构】偏正式
【押韵词】颠连无告、多端寡要、善有善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迷花眼笑、心高气傲、平生之好、先号后笑、依门卖笑、拿腔作调、。。。。。。
【灯谜】兵书
【成语示列】文武之道,厥猷未坠。 晋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之道的故事大全:(12):
渤海口有一只小鱼,它下定决定要一路游到峰顶。于是它逆向而行,这只小鱼泳技精湛,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急流穿过了层层渔网,躲过水鸟的追踪。十分困难它游到了峰顶,可它还来不及喘口气呢,刹那间,被冻成为冰!
一万年后,一群登山队员在峰顶上的冰封中发现了它。马上有人认出了这是产于渤海口的鱼。
一位年轻人赞道:“真是一只勇敢的鱼啊!穿越千川万水来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情况,了不起!”
一位老者却说:“不!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所以只换来死亡。”
成功,除了“努力”以外,更需要“方向”,许多人会选择不断地换跑道、换情况、换工作或是拼命地劳碌奔波,有时不妨暂时放慢脚步,想一想:这条路真的是我“想”走的吗?真的是我“该”走的吗?真的是我“适合”走的吗?
如果走错,甚至走反了方向,不但到不了目的地,反而会离您的理想与抱负越来越远,甚至一败涂地。在这个脚步短促的时代,期待您我都是一个忙而不“茫”,忙而不“盲”的现代人。
之道的故事大全:(13):
庄子是道家。有一次他去谒见鲁哀公。鲁哀公不无嘲讽地说:鲁国多是儒士,想找几个先生的门徒很难呀!
不对。庄子说,鲁国的儒士很少。
鲁哀公忍不住笑了:先生没看见吗,举国上下几乎都是穿儒服的,你怎么还说少昵?
庄子说:我听说过,儒者,戴圆帽的懂天时,穿方鞋的知地理,以彩带系玉佩的遇事决断。
鲁哀公笑着连连点头应声:是啊!是啊!
庄子又说:但是,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试试看,号令国人,凡无某种知识而穿某种服饰者,处以死罪。
于是哀公号令五日,鲁国再无人敢穿儒服。鲁国少真儒。果然让庄子言中。
当某一学说或流派比较盛行且可名利双收时,会有不少人出来赶时髦,乔装打扮,借以欺世盗名,哗众取宠。但是这种假象经不住严格的事实检验,只是一纸禁令,假儒士们就吓破了胆,再也不敢穿儒服了。
其实,许多事情如果举一反三,都会给人以启迪。
之道的故事大全:(14):
齐国大夫隰子与田成子一同登城台,向四周望去,三面都很辽阔,只有隰子家的树遮住了视野。田成子当时并没说什么,但隰子已经察觉到了他的心思。
回去后,他立即命人将树砍掉。但刚砍了几下,隰子就叫人马上停下来。
属下问隰子为什么这么快就改变了主意。
隰子说:古人说,知道深水中有鱼的人,并不吉利。田成子即将采取一些非比寻常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不能为人知晓的。如果我却提示他我能察觉他的心意,那么我就会有危险。不砍树没啥过错,让别人懂得我知道了他的隐私,这样风险就大了。
之道的故事大全:(15):
幸运自有规律:智者不会只靠运气,运气可以小心维护。
有些人满足于徘徊在幸运的机会大门前,期望幸运女神将其打开。
有些人做得更好,他们凭借自己的胆大心细,奋勇向前,亲近幸运女神,用美德与英勇赢得她的喜爱,进而获益。
但是,从真正的人生观来讲,美德与见识才是真正的评判官,因为世上没有幸运与不幸之别,只有聪明与愚蠢之分。
之道的故事大全:(16):
有个工匠手艺很好,做出来的东西不但精巧,而且耐用,所以生意很好,赚的钱也不少。可是工匠好吃、好穿、好玩、因而钱虽然赚得不少,却老是不够用。工匠有个邻居,是个大富翁。他听人说这个富翁原来很穷,后来不知怎么的,钱就渐渐多了起来。工匠便想去请教富翁,问他应该如何才能有钱?
到了富翁家,他先说明来意。富翁听了,微微一笑说:“这么嘛!说来话长,却也很简单,你且等一等,让我先把灯熄了,再好好对你说。”说着,顺手就把灯关了。
工匠原也是个聪明人,一看这个情形,马上便明白了,立刻高高兴兴地站起来,说:“先生,谢谢你,我已经都明白了,原来致富之道就在于‘勤俭’二字,是不是?”
启示:
勤是勤劳,俭是节俭。卖力工作固然能增加收入,但还要懂得当用则用,当省则省,才能积贮财富。小朋友假如从小就能养成节俭和储蓄的好习惯,爸爸妈妈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
之道的故事大全:(17):
有一道餐馆老板笔试员工的问题:假如端菜时手上的托盘不稳,又救之不迭,应当怎么办?大部分员工答不出来,救之不及时,唯有任托盘掉下来,还可能怎么办?
之道的故事大全:(18):
寓言小故事: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心得】: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之道的故事大全:(19):
一个平庸的人去向智者请教如何才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智者带着他来到一个铁匠铺,指着一堆铁料给他看:每一块都平凡无奇。智者随意拾起其中一块交给铁匠,说:给我打一把短刀!铁匠拉动风箱,把铁块扔到火中烧,烧红后又锻打,最后又细细地磨砺了一番,一把精光四射的短刀便打成了。智者把短刀又扔在了那一堆铁料中,说:你看,还是原来那一块铁,经过打磨便与众不同了。
他大悟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在磨难中锻炼自己。于是他知难而上,刻苦学习,在逆境中磨砺着自己的锋芒。终于,他超凡脱俗,锋芒毕露。可他没有得意多久,便又去找智者,说:我现在的能力已远远高出别人,为什么做事还不那么顺利?而且别人还总是为我设置障碍呢?
智者把他带到水流湍急的河边,河里有许多石头。智者指着那些石头说:你看,那些有棱有角的石头所承受的水的冲击要比那些圆的石头大得多啊!他凝思了片刻,若有所悟。回去后,他工作上谦虚谨慎,以诚待人,加之能力突出,很快便得到大家的认可,不久便得到了提升。
读者感悟
人生就是这样,在打磨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要打磨掉自负、傲慢、暴躁和虚荣。
之道的故事大全:(20):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用人不当事倍功半;用人得当,事半功倍。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人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
这时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一个团队总是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再逊的人总有一方面较他人一日之长。一个成功的领导人不在于他自己能做多少事情,而在于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在适当的时候派逊色的员工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同样,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容人之量,也许说是容人之智更恰当,工作就是工作,千万不能夹杂自己的个人喜好。也许你今天看不起的某个人,他日正是你事业转机的得力之臣。
用兵无固定方式,如水无固定流向,能依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是用兵如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