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有关闭门羹的睡前故事,睡前故事大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篇关于闭门羹的故事大全,点击查看更多故事大全闭门羹的故事大全:(1):
有时候,人们为了办一件事情,需要朋友帮忙,如果对方不表态或者拒绝相见,这样的情况,你常常会听到求助者笑着说:吃了闭门羹啦!
我们知道,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食品。后来慢慢的素食也作羹。凡是将粮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浓汁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羹,如我们吃过的粟米羹、莲子羹等,到如今人们连普通的浓汁食品也称为羹了。
闭门羹是什么样的羹呢?其实,这不是什么特殊种类的食品,而是从古代闭门拒客的一个故事中流传下来的掌故。
相传在我国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只取闭门之意而无羹招待。
闭门羹的故事大全:(2):
大器晚成的齐白石一生经历的坎坷很多,学画治印曾屡遭闭门羹。34岁那年,齐白石去老师胡沁园家中做客,席间知晓老师家中有一门客丁拔治印独具匠心,颇为巧妙,便请丁拔赐予石印。岂料,颇为自负的丁拔并不给他一点颜面,见齐白石衣衫朴素,寒微低贱,便婉言谢绝。受此冷落的齐白石并不懊恼,而是下决心躬身亲为。回到家中,他挑上担子,去河滩捡拾自己相中的石头,担回家中做治印石料。正好案桌上摆有借来的一本《二金碟堂印谱》可做参考,于是齐白石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常常刻得深宵灯火时刻才罢手,屋中泥浆、灰土四散,但只此一回齐白石便难以放手,持之以恒地治印,遂成为了一代治印名家。
人生不能缺少闭门羹,虽然它给我们带来了种种不如意,但是若能另辟蹊径,它却是走向成功的另一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