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自己,什么事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他永远都不能幸福地生活;如果你要为自己而活,就必须为你的邻里而活。” ——塞涅卡
上述至理名言是塞涅卡所言,他与柏拉图、西塞罗一样都位于古代名哲之列。他们往往在走廊(希腊语为Stoa)或公众广场讨论问题、辩论着如何成为一个善人,于是他们自称为斯多葛(Stoic)学派。
塞涅卡是一名哲学家、政治家、戏剧家、教育家,后来还成为了皇帝尼禄的老师,他在公元65年把上述部分写进了他的书信集124之中,其传奇与影响经受住了事件的检验。正如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幸福假说:在古代智慧中找寻现代真理中所言,这是因为:
古代的哲学家往往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而当现代哲学转向于逻辑与理性之时,也丧失了对心理学的兴趣,也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本性——激情——断绝了关系。
我们不能抽象地、一般地或者作为虚构的绝对理性存在来分析生命的意义,所有人只有知道了存在的具体种类,并怀着我们偶然获得的复杂的精神与情感架构,才能开始探索怎么才能有意义地生活。
接下来,海特说道,在近几年,哲学已变得更接近心理学与激情。
海特在他一本极具可读性和娱乐性的书中带着我们参加了一次选择古代智慧之旅来帮助我们知道,尽管我们一百年前就已知道了答案,现在我们就可以回答那神圣的问题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因为过去十年中这一拼图的许多零片都已经落入了该放的位置。
书籍和电影都尝试过回答这一问题,但只能算娱乐大众。
希区柯克在银河漫游指南中建造了一个超大号的电脑来回答这一问题,而电脑在750万年的计算后得出了它的答案:“42”。
在蒙蒂·派森(英国著名6人喜剧团体,译注)电影人生七部曲最后一幕里,穿着戏服的演员迈克尔·帕林得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大声地读了出来:“与人为善、注意饮食、不时阅读好书、时常散步且与所有信仰和国籍的人们都和谐相处。”
这些问题之所以有趣,恰恰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优秀回答的形式,而他们的内容往往空洞而平凡。这些恶搞作品让我们不禁笑问自己:我想要什么?什么样的答案才能满足我呢?
哲学确实教导我们要分析这一问题,海特说:“先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才能给出答案。”要找出生命的意义,还是有一些可行的方法:
定义——把“生命”这个词的意义与生命本身区别开来,
抽象化或替代——生命不代表任何东西,我们要了解的就是生命本身
在理解有些东西(如人们的意图及信仰)的时候寻求帮助——我需要知道什么才能理解一些我不知道由来的东西呢?
我们不知道我们到底不知道什么,因此尽管我们努力来勾画出这一问题的框架,仍很难达到。然而,但我们开始探索生命的意义之时,我们寻求的其实是一些启示:
曾经人们把这一问题重新表述为:“告诉我一些关于生命的有启示性的东西”,而答案则一定要涉及一些揭示人类找寻到启示的东西。
似乎现在人们想要两个具体的子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些答案往往颇具启示性:
1. 关于生命的目的:“我们为何在此?”
2. 关于生命里的目的:“我应该做什么才能获得一个美满幸福满足而充满意义的生活?”
我们希望能有一系列的准则或者目标来指引我们的行为,让我们的选择有意义与价值。海特认为这两个问题并不相同,因为:
第一问是来自外界,它将人类、地球与星辰视作客体——“它们为何存在?”——而神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都进行了恰当的回答。
第二问则是来自内部,作为主体——“我怎么才能找寻到意义与目标感呢?”——而神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进行了恰当的回答。
第二问同样可以通过科学方式进行验证,海特构建的“幸福假说”就可以检验这一问题。在解释完为什么我们太过智慧之后,海特得出了这个结论并利用了:
...... 十个古老的思想和大量的现代研究发现来尽我所能地讲述最好的关于人类繁荣的原因及我们置于自己通往富裕之路上的障碍。
每章都对人类思维如何运作的进行了论述——按古代的真理而言,思维被分为了时常斗争的两部分(骑手与大象),而生命则是我们思维的产物——并对我们的社交生活进行了阐述、
我们社交生活的两个真相则是,1. 黄金法则或互惠原则是与他人相处时最重要的工具,以及2. 我们全部都生而虚伪,这便让我们很难贯彻这一黄金法则。
这些工具——以及书中的那些来描述这些工具的威力的古代故事——供我们使用以助我们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来回答问题、改进问题并将问题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