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很少见到读书人了,从小学里走出来的学生,从中学里走出来的学生,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学生,都不像是读书人,而像是在工厂里干了很多年的工人,像是从流水线上刚刚下来的,呆、无灵气,更无斯文,看了叫人心酸。
我去过很多人家,大多没有什么书,即使有,也是计算机、土木工程、唯物与经营管理的书。
没有书的房间如同一间厂房。我去过的一些领导家里也是这样。
没有书的房间,只有床、厨房、卫生间。
没有书的房间,好像被大清洗了一番。
据说康熙帝5岁就开始读书了,8岁登基,于儒家经典,日日必读,字字成诵;十七八岁时,读书过劳,至于咯血,但仍不肯休息;24岁时,在内廷设南书房,选择汉儒为侍读学士,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他命学士日日进讲,虽在瀛台避暑,也未曾间断。在为时8年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期间,战局瞬变,军报频至,京师军民,惶惑不安,翰林院奏请隔日进讲,康熙帝不听,仍每日进讲,以慰朕〇〇向学之意。康熙帝31岁首次南巡,御舟南京长江燕子矶,夜至三更,仍不废读,和儒臣研讨哲学,常到夜深。康熙帝从幼至老,孜孜求学,寒暑无闲,手不释卷。
我小时候读的是《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的书,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全身心沉浸在西方文学中,从1996年至今读的则几乎都是中-国书了。中-国书的根本实际是圣贤书,知和行是中-国圣贤书的两大部分,两者都很重要,不可分割。现代的书都退化为知识了。没有行,也就很难再出现真正的智者,没有行,人类依然没有办法解决心灵苍白的苦难。如此看来,凡漠视民族经典、漠视行的岁月必定苍白,也必定混乱。
现在别说经典,就是文学书,读的人也很少了。
没有多少读书人了,如同大伙儿都不点灯了。
没有多少读书人了,如同大伙儿都不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