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幸福指数调查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4年5月12日在武汉发布了《中-国农民社会文化状况报告》(《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社会文化卷》)。此次报告对分布在全国各省的3382个有效农民样本进行分析,内容涵盖农村医疗、农民养老、教育、幸福感、环境等诸多要素。调查把样本农民的职业分成务农、务工、做生意、教师及其他五类。该项调查涵盖农民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幸福信心等方面,包括30项指标。
报告得出了农民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方面的新变化。报告得出结论:中-国农民的幸福指数为0。5578,属于中等水平。其中,东部农民的幸福指数高于中西部农民,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收入是影响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中年农民的幸福指数低于青年和老年农民;务工农民幸福指数低于务农农民。农村医疗条件正在改善,农村社会养老正逐步普及。农民子女教育的每年户均总支出为9606。44元。此次报告还提出了诸多学术问题,如因教返贫的农户究竟算不算困难户,以及为何受教育程度与幸福感呈反比等。
此次报告还触及当今社会环境下的新问题。相比养老、医保,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依然亟待解决。受访对象中有一些家庭本处于小康状态,然而一旦子女考入大学,便会背负巨大的财务压力。因教返贫问题突出,而且在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现状下难以解决。此外,农村重大疾病保险方面缺位,大病报销依然在考验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中-国农民幸福感分析
在东部沿海某农村生活的老王,老两口和儿子、儿媳、孙子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虽然没有豪车奢衣,但是每天恬静充实的生活却也过得悠然自得自己种植并经营的葡萄园里景色盎然,葡萄颗粒饱满,每年来采摘的游客很多,葡萄也有很好的销路。每天日出之时,老王便和儿子一起去葡萄园劳作,午饭后,老王和老伴儿在村头的大树下与邻居打打麻将,儿子则在网上为自家的葡萄拓宽销路,一家人生活得充实满足。
像老王这样的生活目前并不罕见。近年来随着惠农政策的出台,随着公众观念的转变,幸福指标已经不能仅仅靠经济指标来衡量了,而应该包括医疗、养老、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社会因素,还包括生活的乐观和内心的安宁满足。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分析: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峰值的到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即将面临拐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难的问题,加速了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农民工选择就地就近工作,更容易照顾家人,生活成本更低,子女上学也不存在问题,自然从主观上更容易满足。早些年在民工潮之初,农民工为了改善家庭收入,必须远走他乡打工,他们在城市里不得不忍受夫妻分居、亲人分离的苦痛。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产的机械化和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大量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务农农民的幸福感自然不断增强,一增一减之间,折射了中-国社会特殊的时代变迁。
与老王形成对比的是河北省某县一位25岁的农民,他进城务工已经10年。在10年的农民工生涯中,他对待进城的态度也已经发生了转变,从一开始的满足到现在的焦虑,心理发生了巨变,他觉得融入城市生活越来越困难。最近几年农村政策优惠显著,他已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明显不如生活在农村的同龄人。
中-国农民未来幸福走向
抛去经济、环境、医疗等硬性指标,无论农村还是城镇,家庭幸福感水平高低都面临这几方面的问题:家庭和睦与否,家人的健康状况,团聚的时间,等等。今年年初,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京举办了2014国际家庭日中-国行动聚焦城镇化与中-国家庭幸福论坛。该论坛发布报告:当前城镇家庭的幸福感水平总体略高于农村家庭;人口流动中,保证家庭完整至关重要;养老担忧、社会信任、安全问题是城乡家庭的共同困扰。
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调查显示,无论城乡,在回答您认为影响家庭幸福的最重要的5个因素是什么时,夫妻和睦家人身体健康儿女懂事长辈通情达理生活有保障以及家人团聚的时间多等,都是比例较高的选项。
健康以及保障是幸福的本钱。目前,农村重大疾病保险方面缺位以及养老保障的缺位正考验着农民群体的幸福感。根据统计,家庭主要成员有残疾、家族遗传病或者重大疾病的农村家庭占比为4。4%,稍高于城镇家庭3%的水平。养老保障水平普遍较低,养老担忧成为城乡家庭的共同困扰。27。29%的农村家庭对养老保障不满意。
未来提高农民群体的幸福感,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尤其是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此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军指出,家庭幸福大厦的构筑需要和谐的家庭关系作为基石,也离不开基本物质生活条件、身体健康和养老保障的砖瓦。这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时,应同时考虑提高收入水平和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富差距对公众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完善医疗保险体系,让农民不再畏惧疾病;完善养老保障体制,扩大养老保障的范围和水平,强化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支撑能力。这些是我国今后农村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