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好多东西:可以做成玉簪子别于发间;可以制成玉佩挂于-前或悬于腰侧;可以做成玉镯子戴在腕上;可以做成缀子装饰书生的扇子;可以做成玉如意和玉吉祥当作厚礼或是信物赠与他人
有玉,便有了与玉相关的行当:如专门从事采玉的人;专门从事开玉的人;专门从事琢玉的人;专门从事买卖玉的人但在通州城,能同时精通采玉和琢玉的委实不多。在通州城,丁爷就被人尊称为玉痴。
丁爷原名丁梁,通州城人氏,出生于平常人家,家境贫困,十五岁时开始涉足玉石行业。丁梁天生是块玩玉的材料,天赋异禀,无师自通,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到他三十五岁那年,靠玉发了家,成了通州城有名望的爷字辈人物。丁爷爱玉,除了玉,别无其他嗜好,虽年过而立,却未迎娶,膝下有一儿,是他抱养来的。丁爷平日里喜欢独来独往,为采到好玉,他可以进入深山数月方归;为琢出一块好玉,他可以在书房里待上数十天,吃喝拉撒全在一间小屋里,待到刻好玉的那一天,出来时,已是一个胡子拉碴全身泛臭蓬头垢面的野人。
如果说丁爷对玉的痴迷不足为奇的话,那他独到的眼光精湛的技艺就被人大为称道。撇开采玉不说,一块普普通通的玉,经过丁爷的雕琢,就会大放异彩。丁爷琢出的玉形神俱似,栩栩如生,浑然天成。闭上眼,轻轻拿捏,仿若抚摸妙龄女子的肌肤,似乎还泛着温热,又似乎稍稍用力一捏,立马能渗出水来。通州城的人都以能拿到丁爷亲手雕琢的玉为荣。
于是乎,来向丁爷求教手艺的人不计其数。怎奈丁爷是一个不大平易近人的人,清高自傲,从来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漏不得半点口风,连自己的儿子也没学到他的绝技。
有传言说,丁爷每琢成一块玉,完工后总以鲜血润玉。传言似乎有道理,说玉只是石头的一种,这玉刚刻成,终究是一块石头,没有灵气,需要血的滋润,方能显出神韵。
又有传言说丁爷有个镇宅之宝,是一块全通州城的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玉。说是有天晚上一个窃贼潜入丁爷家中,想偷一两块宝玉换钱,经过丁爷的睡房,看见窗台透出一道绿光。那绿光如此诡异,令人惊奇。窃贼想,这玉痴家里能发出异光的,除了玉还有甚?便蹑手蹑脚地凑近,想看个究竟,怎知一走近,绿光已经消失。
消息一经传开,越传越悬,说那铁定是一块能缩能张能隐能现的灵玉。千年宝玉,价值连城啊。
那年冬天,年逾五十的丁爷突然患上了咳病,咳着咳着,竟咳出血来。找了通州城最好的郎中,用了各种名贵材也不顶用,而且日趋严重。
眼看着丁爷一天不如一天了。儿子说,爹啊,你的病咋不见好呢?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为儿的该怎么办啊。爹啊,咱丁府能有今天,我知道都是你老人家镇着,你要是一走,这丁府上下,没个镇宅的怎么行?听说爹有块宝玉,不如
丁爷叹一口气,你明日子时到我房里吧。
儿子欣喜。
翌日子时,儿子推开丁爷的房间,房间里竟空无一人,唯桌子上留有一封信。是丁爷的字迹:
吾儿,爹此去乃绝别也。爹一生爱玉如命,亏待了你们。爹是有一块宝玉,但思来想去,还是不能传给你。
此玉乃是爹在域外所获,这么多年来,我很矛盾,本想把这块玉送还到那不知名的山中,但始终不舍,更舍不得将其雕成玉器。玩玉者,爱玉难舍啊。
爹只有三点告之吾儿,一是玩玉不可贪,利欲熏心,看玉则走眼;二是玩玉不可痴,痴者玩玉,如同爹一样,如食鸡肋也;三是如若今后有好的生意,去做别的生意,别去动本属于自然之灵物啊。
儿子看完,号啕大哭,携全家往后山搜寻,却没有找到丁爷的半点踪影。
时至今日,不少玩玉的人家中都供奉着玉石老人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