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灵王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公子弃疾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的军功。为了表彰弃疾建立的功勋,楚灵王把蔡国的大部分土地赐给他,并且封他为蔡公。但是过了不久,楚灵王又感到不太放心,特地派人把大夫申无宇请进宫来请教。
楚灵王问申无宇说:“我把弃疾封为蔡公,你怎么看?”申无宇说:“国君是不应当把亲近的人封在外面的,因为日子一久,他的力量大大发展,就会威胁国家。俗话说:树枝大了一定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个道理,您一定是知道的。(原文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申无宇走后,灵王又仔细地想了一下。他认为公子弃疾是自己最宠信的弟弟,一向很忠顺;又屡次为国家建立了功勋,受到特殊的封赏,肯定不会背叛自己,因此,就没有接受申无宇的意见。没过几年,弃疾势力越来越大,果然起兵反叛了楚灵王,楚灵王没有办法,只好上吊自SHA了。公子弃疾当上了国君,这就是后来的楚平王。
后来,人们就总结出“尾大不掉”作为成语,用来比喻部下势力非常强大,不听从上级的调动和指挥。现在多用来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掉,摇动。
2尾大不掉的材料【注音】wěidàbùdiào
【出处】《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解释】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难以驾驭
【近义词】尾大难掉
【反义词】指挥若定
【年代】古代
3尾大不掉的点评“尾大不掉,树大招风”,言简意赅,道破把握分寸的重要性。在一个整体中,某个部分不能过大,否则势必会影响到主体的权威。这是因为强者不甘于听从弱者的指挥和差遣,冲突或叛乱自然不可避免。唐朝时期,地方节度使安禄山势力强大后,就不再甘心受皇帝驱使,从而发动了“安史之乱”。因此,要保持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状态,就要注意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使事物的主体始终处于支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