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并不是父亲的第一任妻子。
父亲两岁那年便订了亲。到他十岁时,女孩的父亲死了,母亲改嫁,养不活这个女儿,便把她送到婆家当童养媳。那时祖母新丧,父亲家里也是一贫如洗,爷爷每天去地里劳作,大伯去武汉学徒,父亲帮人家放牛,家务便全交给女孩。
她大概是八九岁吧,却比同龄小孩更加矮小,踩着凳子在灶间弄饭。用一个小一号的桶打水,歪歪斜斜地拎回来。
虽是朝夕相处,父亲却好像连话都没跟她说过。
1949年解放,政府开办了学堂,农会的同志挨家挨户动员家长送小孩去上学,到了爷爷家,只见女孩正在灶前做饭,就问:“元伢子(父亲的小名)呢?”
“他在放牛。”
干部问:“等他回来,你问问他,他想不想上学啊?”
女孩忙答:“上,他上,”从凳子上跳下来,双手在围裙上直揩,“我去喊他。”
那样的热切与激动,连几个村干部都笑起来。他们逗她:“那你叫他去上学,考中状元,他就不要你了!你看过《秦香莲》没有?你还要他上学呀?”
女孩毫不犹豫,大声答:“上、上、上、上、上。”一连五个“上”。
父亲上高中的时候,那女孩被她母亲接走了,没多久就嫁了人。父亲读大学离开村庄,再也没有见过她,只听说,她后来流产死了。
怎么回忆,父亲都想不起她的样子,只记得,仿佛是姓高,名字里,有个“琴”吧?
父亲却说:如果她有个孩子,如果她的孩子现在生活拮据,如果她的孩子找上门来向他求援,那么,他真的很愿意资助他一点的。
会不会,父亲也想问一问:当初,她连说五个“上”的时候,到底是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