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要向他索取,先要对他给予
经常会收到读者的留言,问我类似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在感情里总是处于弱势?怎样才能得到一个人的心,驾驭我们的关系?
要我看,老子在道德经里写过六个字,是对此最好的答案:欲取之,先予之——想要向他索取,先要对他给予。
后来齐国管仲也说过类似的一句:“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取之于民,必先予之于民,这就是我为政的法宝。这个道理,是从老子那里学来的,更是鲍叔牙教会他的。
我们都听过管鲍之交的故事。所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正是鲍叔牙这个伙伴、兄弟、知己,在他贫寒时施与他钱财,在他母亲病重中成全他尽孝,在他不得志时给他信念,在他有幽囚之境,生死之交,冒死让贤,让他代替自己担任宰相之职。
他用他的生命来了解他,用自己所能做到的极限,来成全他的志向。如果有人这样对你一场,难道你不愿把整颗心都交给他,用余生护他周全吗?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们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鲍叔牙帮管仲完成了自我实现的需要,管仲回报给他的,是从此富贵优游的人生,以及后代十余世都享受封邑的待遇。
亲密的友人之间是如此。亲密的爱人之间也是如此。
你的需要停留在哪一层?
你想得到的那个人,他的需要又是什么?
在你向他提出索取的要求之前,有没有满足他的需要呢?
—2—有些人对爱的理解,只是被爱
我眼见过一些夫妻,有的女人自诩强势,不辞劳苦出去赚钱,却无视男人尊重的需要,一味打压一味否定,执意把男人挤兑成自己的使唤跟班,整个家庭乾坤错乱,最后哭着喊着不明白,怎么付出这么多,男人却变了心,还找了一个不如自己的?
有的男人,不曾给够女人归属感,却整天强调自己要自由,要信任,对女人的痴缠恼羞成怒,仿佛爱成了枷锁,一心想要挣脱。她怎么就不能理解我呢?因为你没打开她的心,满足她的渴望啊!
关系就像一面镜子,你伸手朝对方要,对方就伸手朝你要,最后谁也得不到。
若能看到对方的需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他,把他的缺失都填满,那他一定会以你想要的方式回馈你。遗憾的是,世人往往以爱对方为名,行爱自己之实,即便是一个阶段之内的无私付出,也终会图穷匕首见。
所以一旦你目的显露,胜负心分明,你就已经输了。
—3—为什么你在关系里处于弱势
我还听说过一个道理,在关系里面,谁的需要多,谁的权力就少,谁就处于弱势。所以你要的越多,依恋的就越深,地位就越被动。你还想控制局面,驾驭得失,怎么可能?
为什么在单位里员工处于弱势?因为他的需要都掌握在领导手里,领导是发薪水的角色。(直到他业务精进无可替代。)
为什么在家庭里孩子处于弱势?因为孩子完全要靠父母供养。(直到他有能力反哺。)
为什么社会底层的人被称为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对社会贡献无几,只能争取保障,接受施舍。(直到他出人头地。)
为什么你在关系里处于弱势?因为你不知道对方心中所想,不能完成他人生在世的梦想,甚至不能陪伴他走在完成的路上,你并没有真正拥有他,却把自己的索求全部寄托在他身上,那么他想给就给,不想给就不给,他转身离开,你就被遗弃。
怎样成为关系的主人?学会给,成为主动付出的那个。同时,进行自我修复而不是靠别人来修复。
—4—学会给予是爱的真谛
欲取之,先予之。
这不是谋略,不是攻心术,而是一种情之禅,心怀真爱的修行者才能体会,它要求我们戒掉自私和浮躁,用一生的信仰去实践,也要求所信之人值得。
还记得TVB女星刘玉翠在我是演说家上的动情讲述:年轻时的她对父母的不幸婚姻心存阴影,以至于遇到了爱情也不敢谈婚论嫁,幸运的是这个男人懂她珍惜她,用几十年的时间呵护她,却不以婚姻的形式相逼,如今的她终于走过了事业,走过了疾病,走出了自己的心,走向了真的生活,那一刻她站在舞台上流着泪宣告,她愿意嫁给这个男人。
我相信她一定是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灵魂全部与他相连,为他做一切都在所不惜了。这样的两个人,是上天赐予彼此的礼物。
年少时看她饰演天龙八部里的阿紫,毫不犹豫的挖出双眼,血流满脸的站在山崖之上哭喊,那一幕触目惊心,那时候不明白她为什么不能接受铁丑的爱,现在才懂了,原来那偏执到变态的付出,只是另一种变相的索取!原来他们都错了。
只知道拼命给出自己能给的,却不问那是不是对方需要的。从自己的心出发,目的还是回到自己,有眼无眼,爱都是盲的。
这就是关系啊!正面是情禅,反面是情执,一念困住一辈子。睁开眼看看彼此狰狞的样子,梦醒时你是怎样的睡姿,放下那一刻的了悟,才是真的拥有。
“谢谢你,用我的方式来爱我。”戏外的老去的“阿紫”站在台上说出这句话,现场无数人跟着她泣不成声。用我的方式来爱我,生命里,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感动和珍惜。
也只有学会了无私给予的人,才真正体会到爱的快乐。
就像朱丽叶对罗密欧说:
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
关于作者:邵琪,一个体制内的教书人,体制外的写作者,一个兼职心理师,一个会讲故事的树洞。用文字解读人性,历经成长,用爱探索救赎,治愈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