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今天我们来谈谈表情。
先看张图:
当荷兰队攻入第五球的时候,摄像机给了卡西一个脸部特写。
当你们看到这个表情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已经有女球迷感到了深深的忧伤?是不是在说,看,卡西那落寞的眼神。
但你们知不知道我当时脑子里划过一个什么念头?
我当时在想——cao,我需要一条基线!
于是我又去找了几张图:
经过比对发现,眉尾被轻微的压低了,这不是普通人可以自主做出的肌肉收缩,所以反向推断,估计眉头有极轻微的抬起和聚拢(极其轻微,轻微到无法直接被观察到),是悲伤的眼部形态。
上眼睑提升,可能正在关注什么。
脸颊有轻微的法令纹皱褶,下嘴唇有一点点的噘嘴——悲伤的微表情。
所以这个表情是心怀愧疚的悲伤,同时可能在查看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搞得这么复杂到头来得出的结论,和普通观众一眼就可以看出的结果没有区别,是不是很逗逼?
有点像自找麻烦是吧?
我们为什么在分析程度比较轻微的表情时要搞得这么复杂呢?
那是为了防止在表情判断上出现自我情绪的投射,从而影响判断结果的客观性!
也就是说,我们在判断脸部微表情时,尽一切可能摈弃自我的主观判断,只观察肌肉的收缩状态,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
也就是说,我的判断可以是错的,比如判断错了脸部肌肉的收缩形态,忽略掉了某些细节,但是这个结论一定是可以被讨论被证伪的,而不是“嗯,这个看起来像是悲伤呢。”这种含糊不清无法被证伪的判断。
杨昱,微表情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