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搞笑小故事|悬疑小故事|儿童小故事
首页 > 儿童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治心为本,治罪是标

2024-07-27 13:31:41

导读:10岁女孩在电梯里殴打一岁男婴,并被怀疑将男婴从25楼摔下。这一摔,摔碎了人们“人之初,性本善”的基本信仰,舆论也纷纷指责女孩的暴虐。但其实,如果没有得到恰当处理,在这起事件中,双方都是事件的受害者。——

“魔童”并非首次出没

有没有天生的罪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了。1993年,在英国利物浦,两名同样是10岁的男孩罗伯特和乔恩,将只有2岁的小男孩詹姆斯诱拐并SHA死,成为英国近代历史上最年轻的Sr者。整个英国甚至欧洲为之轰动,最后对这两名男孩的处理甚至引发联合国人权组织的干涉。

我还想起了今年夏天在香港参加培训时,家庭治疗师David Groove先生向我们展示的一个个案:20世纪80年代,一个美--国白人家庭中的哥哥从10岁到14岁间,多次性侵比自己小3岁的亲生妹妹,并威胁妹妹,如果她将事情说出去,就SHA了她。妹妹的沉默加上哥哥每次侵犯都趁父母不在家时进行,所以直到四年后,妹妹开始出现割腕自SHA行为时,父母才通过理治疗师的帮助发现了这件事。哥哥向父母和治疗师坦白,经常被要求留在家中不能外出的他,觉得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都觉得自己是疯子。我深刻地记得,当接到这个个案简介资料时,教室内的一片哗然。

这些孩子,何以如此“邪恶”?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看到这种消息的第一反应。接着我们可能就已经开始问,到底人天生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人的道德观念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前青春期孩子的道德推理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

美--国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一直致力于儿童面对伦理困境所作的反应的研究。他在写作--BO士论文时,通过使用“伦理困境”故事,检验人们在类似的伦理困境中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行动是正当的。然后他将被试的反应进行分类,创立了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发现,道德判断作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区分出6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对伦理困境的处理更为适当。这6个阶段属于3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阶段的发展是不会跳跃出现的,下一阶段的出现必然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

而青春期以前的孩子所处的是最初的“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道德推理是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来进行的,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也就是说,这个水平的孩子,只会根据“我所做的事情的结果到底是对我有害还是有利”来分析:如果我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对自己不利,我就不会做;反之,我就会继续做。

如果没有得到恰当处理,在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施虐事件中,双方都是事件的受害者

我们尝试用这样的视角去分析前文提到的事件:如果一个10岁的孩子在对他人实施侵犯后,却没有被要求对自己的行为和给对方造成的伤害负责的话,他们如何学会我们社会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在“侵犯—获得快感—不用负责”这样的行为模式多次被验证之后,孩子就会形成习惯,继续尝试触碰底线的事情。在我们关注到这些孩子造成的轰动事件之前,行为的模式已经不断在强化。据新闻报道称,摔打男童的女孩李某,在之前已经出现打人和刮花小区内汽车的行为。但是这些信息显然没有受到大人的足够重视,包括她的父母。

如果我们作为成年人,简单跳过对整个发展过程的了解,直接进入对结果的判断和惩罚阶段并就此打住,而放弃采取可以阻止事情向更坏方向发展的行动,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这件事只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在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虐待事件中,长远来说双方都是事件的受害者。受虐者在身心双方面受到的摧残,让他们内心遗留着自己被厌恶的印象,对外界施予自己的侵害有强烈的无力感,影响着这样的孩子自尊自爱的建立。而一个低自尊、不自爱的人,会放弃对不合理侵犯的反抗和对自己权利的保护,倾向于通过牺牲自己来表达和获得亲密。另一方面,施虐者得到的是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印象,对自己的原始欲望和行为产生强烈的失控感。这样的行为模式让他们成为任由欲望控制自己的人,倾向于通过baoli控制和伤害别人来表达和获得亲密。

在这样的内在人际关系模式下,他们将很可能延续现在的行为,吸引具有互补特质的人靠近,持续组成“施虐者—受虐者”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之前的关系模式,成为惯性的施虐者和受虐者。

如果以更有人性关怀的方式处理,可以为他们将来的人生做得更多

这种模式在英国那位男孩乔恩身上得到了验证:他在出狱后到38岁期间,多次因持有du和持械斗殴而被捕,而且警察在他的个人电脑中发现了大量未成年男童的--录像。

而文章开头提到的哥哥性侵妹妹的个案,在得到适当的处理后,施虐者和受虐者得到了与乔恩截然不同的人生发展。治疗师Monica在David Groove先生的督导下,对个案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在安全的心理治疗环境中,先处理了父母深深的自责感,并与他们达成共识,当前最重要的是让哥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妹妹所带来的严重伤害,且需要向妹妹真诚道歉,然后再处理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在录像中,我看到的哥哥其实是一个腼腆的少年,顶着一张稚嫩的脸,垂头丧气地陷在治疗室的沙发里,并未露出一丝穷凶极恶的样子。治疗师在征得一家人的同意后(包括妹妹),哥哥开始向父母交代自己对妹妹进行侵犯的事实和经过。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头压得越来越低,他的脸最后几乎都埋在衣领之间了,表现出极度羞愧的神情。最后当治疗师问哥哥想怎样表达对自己行为的愧疚时,哥哥站起来走到爸爸、妈妈和妹妹面前双膝跪下,向眼前的每个人道歉。

这时候妹妹问道:“你可以保证以后也不再伤害我吗?”哥哥点了一下头。然后妹妹接着问了哥哥一个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的问题:“你以后还会不会以哥哥的身份保护我?”哥哥显然一时反应不过来,好一会儿后才回答说:“会!我会!”妹妹回应说:“我原谅你。”哥哥跪在地上,掩面号哭。

这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家庭治疗个案,相关的机构一直跟进这个家庭的情况。在这一次治疗以后,哥哥再也没有侵犯过妹妹,而妹妹也没有再尝试自SHA了。后来兄妹都走上了别无异常的人生轨迹:结婚生子组织家庭,并保持兄妹间应有的来往。

回过头来看女孩李某摔打男婴原原的事件,悲剧业已发生,庆幸原原现在还能保有生命。但这并不是最终结局,这件事的影响到底会不会成为这两个孩子甚至两个家庭的阴影,当下我们除了评判黑白善恶和分析原因之外,应该还能以更有人性关怀的方式,为他们将来的人生做得更多。

就在当下,Here and now。

注:文中所提及的心理治疗个案较为复杂,治疗工作需在专业督导和健全的辅导服务系统下进行,切勿盲目模仿。


上一篇:你心中是什么模样?
下一篇:最受欢迎的15个心理测试︱2013年度精选系列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