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是经历
坦白说,到美--国政府工作,图的肯定不是钱。我曾经研究过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的起步价,大约是一年4。5万美元-6万美元。这个工资与一些著名的投资公司和咨询公司至少8万美元的年薪相比,实在是没有什么吸引力。
但是在美--国政府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经历。这种经历首先包括你能积累足够的人脉和社会各界打交道,可以认识不少新面孔;同时,美--国政府的管理经验也非常值得学习。一、严谨的细节考虑,美--国政府高级外交官员出差,绝对不买打折票,因为公务安排经常要求变化航班,如果订了打折机票就不能随时退换;二、节约型政府,即使非常高级的官员出差,也只能坐经济舱,如果想升舱,就得自己掏钱,而长途旅行的升舱费几乎能再买一张机票了;三、廉洁,绝对不能收任何好处费,如果手下不小心收了钱,发现后要马上督促手下及时退回去,否则就会有被辞退的危险;四、公私分明,手机费每个月只报销和公务有关的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全靠美--国式的信任和自觉,手机账单一到手,政府人员自己就会先把和公务有关的电话画个圈,这部分的钱政府就给报销了,其他的手机费自理。
这些细节一直让我神往。于是,我下定决心,打算寻找机会在美--国过一把从政的瘾。
考题有意思
为了从大学里吸纳优秀储备人才,美--国联邦政府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招聘项目,叫做美--国总统管理项目(PMF),它可以被看做是美--国中央政府的公务员考试。
第一轮考试是每年的10月-12月,招聘委员会给各所大学的就业办公室发邀请函。学生不能直接申请,需要首先向学院或学校申请,然后得到一个校方的签字。也许是因为我曾经有过和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共事的经历,所以院长爽快地给我签了字,我的材料也很快被提交到PMF录取委员会,进入第一轮审核。
审核异常顺利,我获得了哈佛大学外国留学生中为数不多的名额,第二年1月中旬,我去纽约参加第二轮面试。消息传来,哈佛就业办公室的主任还专门给我来信表示祝贺,并且安排她的助手对我进行了一天的培训。
培训的时候,那位老师给我带来了一份美--国公务员的考试样题。但由于这样的试题是保密的,所以她只给我看了冰山一角。试卷主要是场景题,题干部分会描述一个政务场景,下面有四个选项,要求你选择出你认为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试题里还有一些心智测试,这对于日后给你安排工作岗位至关重要。比如,你喜欢一个人独享午餐还是和同事们共享午餐?在工作中遇到麻烦,你是否愿意找家人或同事倾诉?
这些问题并没有正确答案,主要是考查你思维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并且测试你的性格特征,以供政府参考。
除了笔试题,我还被要求重新提交一份简历和个人陈述。哈佛专门安排老师来协助我修改简历和个人陈述。
修改后的简历措辞非常讲究,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背景、研究背景的顺序一个都不能颠倒,并且必须绝对真实。在个人陈述中,我阐明了为何认为自己适合美--国联邦政府的工作。
未成终结者
真正上考场的前一天,我到达纽约。第二天寒风刺骨,我来到指定考点后,通过层层安检,终于进入了考试大楼。那天大约有30个人参加这个公务员考试,刚好能坐满一个教室。除了笔和橡皮,我们不能带任何东西,连水杯都是由考场提供的。有趣的是,水杯不是超市里常见的那种,而是圆锥底的,喝完就得扔掉,可能政府用这样的方式来防止考生利用水杯记录答案吧。
考试的程序和托福、GRE一模一样,题型也分四种:政务场景处理、政府文书阅读、政府文书修改和心智测试。每个题型45分钟,时间一到,就必须停笔,然后进行下一个部分的考试。
公务员考试进行了将近3个小时,30个人憋在一个教室里,气氛异常紧张,甚至有一位美--国女孩因为环境不通风,突然低血糖发作,考到一半就直接被送进了医院。我坐在教室的角落里,虽然心理压力不大,但是有一种回到当年寄托考场的错觉。
3个小时之后,我头昏脑涨,无心欣赏纽约的风景,直接坐车回了哈佛。在高强度考试的摧残和感冒的双重作用下,我一路上睡得极沉。
笔试能否通过,要等到4月份揭晓答案。榜上有名的人将被接到华盛顿特区进行培训,这一批人被叫做Finalists,私下里,我们笑称它为终结者。但这还不意味着你能笑到最后。培训课程结束,终结者们需要参加白宫各个部门举行的招聘会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参加的招贤纳士的盛会。每个人带着简历去各个部门申请和面试,如果国务院、教育部或者总统事务部对这个终结者感兴趣,就留下来接受这个部门的单独培训,然后上岗。如果没有一个部门对他表示兴趣,终结者也只能沮丧地回家了。
由于政府部门的特殊性,虽然白宫理论上也招收外国人,可实际上很少有中-国籍的学生能够成为终结者。冲过了初审和纽约笔试两关,我最终在华盛顿培训那一关的门槛前停了下来,和终结者失之交臂。
但在冲击白宫的过程中,我亲身体验到了哈佛政府管理课堂上永远都学不到的东西。无论将来是否从政,它都让我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