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心浮躁的时代,拥有一点静气十分重要。
很欣赏一句古语:每临大事有静气。
在古代,静气大致是指:宁静淡泊、从容不迫以及泰然自若的修为或气度,历来为有识之士所推崇。
一般说来,一个人内心安静,心气就不会浮躁,行事就不会失于轻率,对事态的发展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反,如果心浮气躁,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对事情就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
所以,善理大事者必先安己心。如历史上所谓的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像古代吕端、孔明这样的名臣,之所以能有所作为恐怕也是与他们气定神闲、处变不惊的从容姿态分不开的。可见,静是处事之本。
古代医家主张静则神藏。因为神太用则劳,静以养之,可见,静也是养身之本。
可以这么说,静气是一种宁静坦然、虚怀若谷的心态;是一种不惑于浮华世态,不惮于贫困处境的平和品性;是一种泰山崩于前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从容风采。
拥有一点静气,会令男人平添一种从容大度的魅力;拥有一点静气,会使女人更增一分优雅娴静的风姿。
常言道:宁静以致远。在宁静中,灵魂高远如长空片羽,不为物役;于淡泊处,心境平和似高山积雪,坦白纯净。
相反,热衷于追名避利,心中往往会失却静气;陶醉于花天酒地,心中也难以坦荡平和。
社会变革时期的这种世态,很容易让人变得急功近利,变得心猿意马,甚至变得气急败坏就如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袁朗说的我们很多人无时无刻不在焦躁,怕没得到,唯恐丢失。我不喜欢焦躁的人,所以,他毫不掩饰对甘于寂寞且始终如一的许三多的欣赏。许三多那种不焦虑、不功利、不抛弃、不放弃的做人原则正是当下这个喧哗和骚动的社会所缺失的东西。
所以,固守圆滑势利的人生哲学,就不可能看到宁静如秋高气爽的蓝天一般的人生;执著于矫情虚伪的处世原则,必然也听不到优美绚丽的生命乐章。
相反,拥有一点静气,就会使我们多一点自知之明,少一些忘乎所以;拥有一点静气,同侪之间就少一些龃龉,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些温情。
当然,拥有一点静气,并不意味排斥锐气、朝气,面对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我们依然崇尚迎头而上,锐意进取的精神。但是,多一点静气,则能使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的时候,做到镇定自若,从容应对,看到更美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