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山”的传说
作者:陈大友
在上虞道墟,有座并不太高的山,叫做“称山”;称山北面,有条并不太宽的江,叫“曹娥江”;江的北面,有个并不太大的渔村,叫“立海”。其实:这“称山”原名叫作“金牛山”,这“立海”就是如今隔江相望的沥海镇,提起这“金牛山”和“立海”,还留传着段鲜为人知、美丽动听的故事哩:
“金牛山”,“牛”头朝南,“牛”尾朝北,唯独整个“牛”身凹陷于西,凹名谓之“狮过岙”。岙的正中,矗立着棵高十多米,须五六人合抱的大樟树,那树身:既高大宏伟,廷拔秀丽;又斑驳脱落,老态龙钟。在离地面到两米多高的分叉处,有个能容纳二、三人的大树洞……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知道:这是棵拴牛的桩,要是没有它,“金牛山”这只大金牛啊,恐怕早就入海了。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既没有什么山,也没有什么海,由于年四季风调雨顺,在望无边的平原上,到处显现出派五谷丰登、牛羊成群、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多少年来,这里直是生命的绿洲。而生活在这里的子民们,更由于国泰民安,加上男女老幼人勤手快,历来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年年,代代,年年代代,人们宠受着上苍的特别庇护,在这里繁延生息,真可比世外桃源,人间天堂!
也不知到了何年何月,哪朝哪代。这里的人渐渐变得懒、馋、占、贪起来,喏大个洲县,竟成了盗匪贼窝、--窑--读殿。但见那男的不思耕作,却想大酒大肉;女的不思缝织,却想穿金戴玉。做官的贪得无厌,敲诈勒索;有钱的吃喝嫖--读,花天酒地;贫穷的偷盗掳掠,Sr--。只可怜:好端端方土地,刹时被糟蹋得鸡飞狗跳,鬼哭狼嚎,派乌烟瘴气,好不凄凉!
当方土地,自知治理无方,有负天意。但事已至此,再不敢隐瞒,只得将实情奏知玉帝,于是,天庭震怒,召集诸多仙臣,聚议如何整治这方土地上的生灵。玉帝下旨:由南海龙王前往,即刻将这里沦为沧海,所有生灵,律葬身海底,万世不得超生!
南海龙王奉旨回到龙宫,喝足海水,意欲前往赴命,适逢观世音菩萨和她的金童玉女,拦住龙头,要他暂且回去,待三个月后再施法,龙王不敢违抗圣命,可又碍于菩萨的面子,只得哀求菩萨在玉帝面前,为他开脱“抗旨”之罪。娘娘叫龙王放心:这是件附合天意民心的大好事,日后定有善报。
却说观世音菩萨离了龙王,驾起祥云,从南海赶至那座将由平地夷为大海的城堡,摇身,变成个白发富商,(金童玉女变成二个伙计),然后在城外的个藕池中,随手摘取片荷花扔于湖中,那花片立即变成条大船,船上装满了缸缸黄澄澄,香喷喷的菜油,二个伙计撑着大船,哼着山歌,满面春风地将大船开进了城里。
适逢早市,大街上人头窜动,叫买叫卖声陆续不绝,在街面南首,有座庙宇,里面端坐的正是观世音菩萨的佛像,可是这里的人们早已无心拜佛,但见那佛身上全是蜘蛛网和尘埃。庙的左厢房原是供香客歇息用的房子,如今已被个姓梁的屠夫占用做为肉铺;庙的右厢房原是香客们用斋的地方,如今那灶上灶下早已成了鼠蛇藏身出没之处。那富商来到右面厢房,叫伙计收拾了下房子,将船上的菜油全都搬进了屋,并在这里安端了下来。
第二天,他在厢房门口挂起了“菜油铺”的招牌,并注明:“每个铜钿份。”起初,这爿铺子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是那左厢房卖肉的梁屠夫,在闲着时,拿着个小茶盅,试着用个铜钿去买油,结果得了满满的小盅;那姓梁的嫌少,又拿了只小碗,又用个铜钿去买油,结果又得了满满的小碗;那屠夫觉得便宜后,又去家里拿了只大碗,再用个铜钿去买油,结果还是得了满满的大碗……
消息不径而走,下子传遍了整座城堡,于是,远近百里,从早到晚,陆陆续续都有人到这里来买油.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用小碗的、大碗的、脸盆的、孟盂的;有去了又来的、来了又去的。从早到晚,川流不息。在“菜油铺”门口排起了长蛇似的队伍。说来也怪,只要你拿出个铜钿,不论器皿有多大,那两个呆伙计,总是将它装得满满的,毫不吝啬。而那大船菜油,始终是舀不完的。
上一篇:脆弱的葫芦
下一篇:山雀和啄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