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
1922年5月17日,刚在皇宫安装了电话的废帝溥仪,心血来潮,翻着电话本,到处给人打电话玩。他想起了他的洋老师庄士敦跟他提起的白话文运动的领袖胡适,想听听这个人用什么调儿说话,便拨通了胡适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胡适本人。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了当时他们通话的情景:
你是胡--BO士啊?好极了,你猜我是谁?
您是谁啊?怎么我听不出来呢?
哈哈,甭猜啦,我说吧,我是宣统啊!
宣统是皇上?
对啦,我是皇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
对这件事,胡适在日记中也有记载:今天清室宣统帝打电话来,邀我明天去谈谈,我因为明天不得闲,改约阴历五月初二日(宫中逢二休息)去看他。
那年的阴历五月初二,就是阳历5月30日。在约定时间时,胡适很细心,他们选择了宫中休息日见面。17岁的废帝溥仪对胡适感兴趣,是因为他对当时风靡一时的白话诗有兴趣,而胡适恰恰是提倡白话诗最有力的人。
为了这次约见,胡适当天没有上课。见面时,溥仪先起立,胡适行了鞠躬礼,然后就坐在了溥仪为他准备好的大方凳子上。当时,两人聊了如何写白话诗、如何出洋留学等问题。此外,溥仪还向胡适解释说:我们做错了许多事,到这个地位,还要靡费民国许多钱,我心里很不安。我本想谋独立生活,故曾想办一个皇室财产清理处。但这件事有许多人反对,因为我一独立,有许多人就没有依靠了。对溥仪想独立但又不能独立的矛盾,胡适是很同情的。谈话最后,当溥仪抱怨许多新书找不到时,胡适还答应帮他找书。聊了20分钟之后,胡适告辞。
新文化的思想领袖与旧制度的帝王见面之后,舆论方面对两人都不买账。这似乎是一次两败俱伤的拜访。一方面,忠诚于清朝的遗老对溥仪不满意。对此,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他(胡适)走了之后,我再没费心去想这些。没想到王公大臣们,特别是师傅们,听说我和这个新人物私自见了面,就像炸了油锅似的背地吵闹起来了。另外一方面,那些喜欢胡适并将他视为新文化运动领袖的青年人对他也很不满意。一时之间,许多报纸纷纷以胡适为帝王师胡适要求免跪拜为标题来报道此事。
一个权力已经被关进笼子里的君王,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荣誉性的特殊公民而已,本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当时刚刚废除帝制的年代里,许多人还是认为胡适有做帝王师的念头,这就使那些原本崇拜胡适的激进青年对他大失所望。这个引起风波的插曲,恰恰反证了时人心底帝制思想的残留。
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