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体与气体之间,液体是一种中庸状态,可攻可守,能进能退。这样的人生必然是平和安宁的,决不会大起大落。
犹如一种原生态歌舞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多么平和的俗境,表里一体,形神和谐,淡朴,宁静,隽永。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得意莫忘形,失意莫变形,平和是原形。平和就是一种液态人生,我们需要好好保持。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速度有快有慢,这是相辅相成的。快刀斩乱麻,比喻的是做事要果敢、决断;慢工出细活,则用来说明做事要细致、持恒。
如果只把快速视为现代人的思想特征,那就是偏见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安,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那种动荡与浮浅的生存状态了,
可叹的是,他们总是以忙为借口,拒绝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闲。他们哪里知道,所谓一闲对百忙,其实是一种生命哲学,或者说是一项人生艺术。
中-国的文人把慢视为一种功夫、一种文化、一种境界。时间是相对的,即使长命百岁,也是转瞬即逝。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同空间一样看待的话,生命就会变得很静、很慢,以至永恒不衰。
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不妨闹中取静、忙里偷闲,自我调适是十分重要的。人生不仅要做加法、乘法,也要善于做减法、除法。
昆德拉赞美《缓慢》,他指明:在慢速和记忆之间,快速与忘却之间,潜藏着一种有机联系,而慢速与记忆的强度必然成正比。
星云大师提倡《宽心》,他强调慢工与细活,以为可以养艺、养生、养量、养寿,总之受用无穷。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当你为生活所迫而来去匆匆时,渐渐地忘却了历史,忘却了闲情逸致,忘却了生命中本应属于自己的好东西。
一个具有高尚境界的人,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他会游离于物质生活之外,去寻求思想修行与精神意趣的。
慢慢走,欣赏啊!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美好的风景,走马看花怎行?
间离中启迪生活
物体因位置不同,就产生了距离,大小长短,各取所需。
泰戈尔的诗说:在你最近的地方,有着最远的距离。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表述
:在你最远的地方,有着最近的距离。按前面的说法,同床异梦者是也;按后面的说法,天涯比邻者是也。
总之,距离是随心所欲的,能够缩短,也可以放大。
人的心灵世界真是奇妙,关于距离的划分,自有一种相对的标尺。
文学家说生命之短,磨难之长。(强调人生的痛苦永无止境)
科学家说功名短暂,探索漫长。(突出科学在艰难的跋涉中)
哲学家说真理与偏见只差一步。(偏见往往披着真理的外衣)
历史家说人心之间的隔膜最远。(隔膜意在表现世态炎凉)
这些格言来自人生的体验,在距离的变化中充满了生活哲理。
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提出间离效应,即观众要同角色保持距离,以便进行审视与反思,通过剧情来认识人生哲理。间离其实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情景,换一样思路,让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人与人的交往,必须面对距离问题。太近了不好,这叫如胶似漆;太远了不行,那是心不在焉。所谓不即不离,就是保持的距离恰到好处,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
即便是夫妻相处,也不是亲密无间,而是亲密有间。比如对方的隐私,就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如此,才能获得心与心的欣赏,获得情与情的信任。
黄金分割律为0。618,这个完美的比例也适用于人的和谐相处与生活。
间离可以产生美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彼此可以随机交会,因缘融合,犹如云淡风轻,来去自然。
物体的形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如果由此来看人生的经历变化,似乎可以作一番类比:童年性如气体,成年性如液体,老年性如固体。
小孩子任性、顽皮,像气体一样容易挥发,很不稳定;人到老年,生命开始衰退,变得如固体一般执拗不化。所以说,人生的最好状态是液体,如同水那样在不断地流动,永远年轻而富有活力。
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依赖;它无所不在,又能比拟万物;这是一种最具表现力的喻象。水可以描摹自然景色:云淡碧天如水(马致远);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天阶夜色凉如水(杜牧)。水可以形容人之常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铁骑无声望似水(陆游);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水可以阐述诸子学说: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孟子);上善若水(老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孙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不韦)。
它有活力,不舍昼夜,一往无前;它有品性,动静平和,刚柔相济;它有气度,清洁自好,荡涤污浊;它有情怀,滋润万物,和谐共处因此,两千年前孔子教诲弟子时,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他把一门生命的哲学传给了后人,让我们去细心地领悟。
欣喜忽至,有人会发狂,于是趾高气扬,变作气态;悲痛袭来,有人会失态,于是心灰意冷,成为固态。这就是人格的两种极端,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