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先生。他自幼天资聪颖,年少成名。他觉得当地已无人能超过自己,就决定走出家乡的小天地,游历名山大川,一来可以长长见识,二来还能显显名声。他离开老家修水后,首先来到当时江南的繁华胜地江州府(今九江市)。
当地的文人学士听说修水才子黄山谷光临本地,就一起相邀陪同他游览当地名胜,并想乘此机会吟诗联对,以试试他的才学。
这一天,他们来到甘棠湖中的烟水亭上,这时亭上恰巧有个游客正在吸水烟。一个同来的书生触景生情,心生一联,请黄山谷作对。这联是: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联中的烟水亭原名浸月亭,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公元816818年)。
相传它就是三国时东吴都督周瑜点将台旧址。唐朝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建了这个小亭。后人因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于是将它命名为浸月亭。北宋熙宁年间理学家周敦颐来九江讲学,他的儿子在甘棠湖堤上建楼筑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命名为烟水亭。上联中写有一个名胜,下联也就必须用名胜与之相对。黄山谷毕竟--BO学多才,听完后立即想起刚才游览过的浪井来,灵机一动,随口对出下联:
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众人听后连连称妙。原来,这口井是西汉名将灌婴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带兵驻扎九江时所凿的,人称灌婴井。因井紧靠长江边上,每当江风大起,波涛汹涌,井中泛浪,所以又叫浪井。唐朝诗人李白曾经为此赋诗: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
黄山谷听到大家的夸赞,有些得意,走到思贤桥的时候,他神气十足地对众人说道:这次出游,很感谢各位垂爱作陪,现在我也想到一联,让各位对对聊助雅兴。说完,就念出上联:
思贤桥,桥上思贤,德高刺史名留世;
上联中的德高刺史,就是指曾做过江州司马,后又做过杭州和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白居易离开江州后,当地百姓对他十分思念,就修建了一座思贤桥,作为纪念。
黄山谷刚一说完,大家都倍感突然,谁都没有料到黄山谷会出题考大家,一时间,没有谁对得上来。见此情景,黄山谷颇有些得意,他悠闲地说:各位不必为难,我这里已有一个现成的下联。接着就念道:
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马泪沾襟。
这联中的情多司马仍然指的是白居易。他在任期间,曾在亭里送客,夜里听闻琵琶声,有感而作《琵琶行》,这亭因此得名。
黄山谷年纪轻轻,竟如此见多识广,才思敏捷,大家不由地暗暗吃惊。他随众人游逛了一阵子,愈加得意起来,心想:江州府历来被称为人杰地灵之地,可眼前这些文人士子不过是泛泛之辈。于是脸上流露出骄矜之色,说道:一直以来听说江州人才济济,我很想领教领教,不知在场各位谁有难成之对让小弟我揣摩揣摩,就不枉此行了。
黄山谷傲气凌人的态度,让大家都难以忍受,个个愤愤不平,暗下决心要找机会将他一军,好让他出乖露丑,煞煞他的威风。
走了一段路,他们就来到小乔梳妆楼下。这时有人上前一步,对黄山谷说:不久前,本地有位才女,在新婚之夜仿苏小妹三难新郎之举,以这一座楼为题出一个上联,要新郎对出下联,否则不准进入洞房。那新郎没能对出,后来因此郁郁而终。我辈才疏学浅,也一直不能对上,今天有幸请到先生到此一游,还希望您不吝赐教,以开众人茅塞。说完即说出那句上联:
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那人话音刚落,聪明的黄山谷就觉出了弦外之音。心想:在我看来他们平庸的如同草芥,他们却以为我在献媚,把我比作痴女,真是可笑可恼。我若不想个妙句回敬一下,他们必定更加小瞧我了。正在思索的时候,他抬头看见延支山上叶落花残,顿时文思泉涌,于是就语带讥讽地说:那位新郎心窄命薄,死得可怜,真是可悲可叹。我来替他对上一联,希望他在九泉之下能够得以安息。说完这话就接着吟道:
延支山上,落木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众人听了都暗暗叫苦:黄山谷在对句中以春风自比,把他们比作依附春风的花草树木。文辞精妙而不露些微痕迹。因此,虽然反被他捉弄一着,却又不得不叹服他超群的才学,于是,便争相恭维起来。其中一个人说:
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见到您,果然名不虚传。又一个人说:先生如此青春年少,竟然这般才华横溢,将来一定鹏程无量。
黄山谷陶醉于这些甜蜜的奉承话,想到江州府也不过如此,不值得久留。于是,就辞别众人,想乘一叶轻舟顺流东下,到吴越苏杭一带显一显才华。他站在船头,望着眼前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的景象,不觉心旌摇荡诗兴大发,就旁若无人地吟哦起来。就在这时,桅杆下扯篷索的少年谦恭地问他说:
敢问先生,您就是大名鼎鼎的修水才子黄山谷吗?
黄山谷诗兴正浓之时被人生生打断,心里十分不痛快,因此,沉默不语,仅仅轻轻地点了点头,作为回答。
少年系好篷索,走过来说道:刚才先生吟诗,我本不该打扰,只是家父在世时曾留下一句上联,许多年来,一直无人能对出。听说先生才学盖世,特别擅长对对子,我怕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再不能寻到佳句了,情急之下,唐突冒犯,不知先生可否赐教?
黄山谷听说是一句多年无人对上的上联,又见这个少年态度恳切,顿时来了兴致,点点头说:既然如此,快请说来我听。
少年深怀歉意地拱手笑道:请教了!接着就念出那上联: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黄山谷听完哈哈大笑道:这联纯属俗俚之流,我本来不屑一对。不过,看你心诚意切,我也只好凑此俗趣了。于是,他就低头默想起来。想啊想,猛然悟到:上联中,数词一到十都已用过,而下联也必须以数对数,而且上下联不得有一字相同,哪里有这么多的数词与上联对仗呢?此刻,他才幡然醒悟:原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自己年纪轻轻,不该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于是,取消了去苏杭的打算,立刻请船家调转船头,回家乡刻苦攻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