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积极心理学建议人们去寻找”发自人本身的“快乐,这些东西难适应,成本低,每次经历都是一次快乐。而那些”比较而来的快乐“,尽量避免,特别是要减少自己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机会。 ——
加班加到颠三倒四形容枯槁的时候,各种念头就常常冒出来,人怎么样才能快乐?赚多少钱才算尽头?
一个教授曾经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每一次我推开一扇门,都觉得自己来到了皇宫,没想到继续走推开另一扇,后面是另一座更大更豪华的。
恩,这大概很好地总结了我们所有人的职场奋斗历程。到了一个平台之后,发现各种浮云,又着急地奔着下一个去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人的适应性在起作用。人进化了那么久,需要”处变不惊“,发生变故之后需要回到正常生活。所以再好的东西,再差的环境,总能适应。
美--国的教授做过一个实验,调查了一批中了--或升职,和遭受车祸或者家庭变故的人的快乐程度。无论是好事坏事,刚发生时都带来了极大的波动,但是若干年后,逐渐趋平。虽然--得主总体会比悲惨的车祸受害者的生活愉悦程度要高,有钱人总体生活可能更好,但是两者的快乐差别并不大。趋于中间正态分布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人就像个不倒翁,摇摇晃晃的,最后还是会回到中间。看这组实验数据的时候,我发呆傻想,想到了婚姻,之前无论再好的人,在身边久了,也会视而不见,是不是?扯远了,回到心理学。
于是,积极心理学的下一个问题是,有没有什么快乐能够保持得久一点?不倒翁,在倒向快乐的那一端的时候,慢一点回来,好不好?
研究的结论是,找寻发自人本身的快乐。”发自人本身的快乐“是个奇怪的术语,往往和人的本性有关,比如睡到自然醒,吃了顿好吃的,吹到了夏末秋初的风,冬天进到暖气屋子里,旅游看到了美丽风景。这些事,不管你经历多少次,不管周边是不是有围观者,都会从心底带来快乐与舒适。而如果没睡醒,无论经历多少次,都不会适应,每次都会很难受。
对应来说,还有一些快乐是”比较而来的快乐“。比如名牌包,比如超过需要的大房子。除非能从心底欣赏奢侈品的设计或是欣赏建筑之美,不然这些东西,非常容易适应。适应之后,若无人围观,无人赞叹,带不来多少快乐。这里面有很多社会学的附加,需要比较才能带来快乐。一个名牌包带来的快乐稍纵即逝,要么就是奔着下一个包去,要么就需要经常受人称赞艳羡才能维持。
电影wall-e里的机器人,捡到了一颗钻石戒指,看了半天,把钻戒扔了,留下了戒指盒。在机器人眼里,钻戒大概和玻璃没啥两样,反而戒指盒,一开一关,乐趣横生。钻石大概是最典型的”比较而来的快乐“的例子了,如果无人比较,这就是一块玻璃,八心八箭之美,抱歉,不戴那奇怪的眼镜我看不到,看到了我欣赏不了多久。觉得钻石美,多半是附加的金钱,别人的羡慕之心引起的。而且这些快乐非常容易适应,就像之前的日志里写的,coach入门,到chanel,然后是hermes,快乐的入门级别不断地在提升。身心疲惫赚钱追逐着不断提高的门槛,追逐着自己的快乐级别,一轮又一轮,就有如宫殿背后还有一个宫殿。
所以,积极心理学给的建议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去寻找”发自人本身的“快乐,这些东西难适应,成本低,每次经历都是一次快乐。而那些”比较而来的快乐“,尽量避免,特别是要减少自己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机会。对我自己而言,少和爱奢侈品的姑娘吃饭聊天,因为聊着聊着就会动了买包的念头。单纯关注到自己,我自己还真不需要。
所以,”采菊东篱下“变成了一种很好的状态。睡到自然醒,有风吹,有花香,有美味的有机食品吃。这真的是一个人就能享受的美丽。而滚滚红尘之中,有太多追名逐利的光环,一个又一个,永无止尽。
当然,我这么说可能太出世了。人活在现代物质社会之中,时时刻刻受到各种刺激,广告,朋友,价值观,不断地各种输入,而且中-国瞬息万变,太出世,可能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人难免要追求物质追求金钱,人的本性也要求”更高更快更强“。因为大脑关注的是如何活下来,而不是怎样更快乐。只不过,在追求的时候,如果有这样的念头,慢一点,享受生活之美,关注自己内心,关注自己真实的需要,不要被外界牵着鼻子走。这可能是另一种平衡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