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成长——在摸索中传递真爱
前段时间各大电视台热播的虎妈猫爸电视剧,相信很多观众看过之后,对剧中家长的教育理念都产生了不小的共鸣。
五岁的小公主罗茜茜,先由奶奶爷爷带,俗话说,“宝贝隔代爱”,强调在自由环境下培养孩子气质的奶奶,给予了孩子充分的尊重和选择权,却少了规矩,让孩子养成了不能吃苦,嫌贫爱富、娇生惯养的诸多坏毛病。
“虎妈”毕胜男意识到这样下去,孩子就会毁在没有规矩的溺爱里,于是将孩子接回家自己带,可从小接受了“必胜决”教育的她,承继了父亲的强迫教育方式,过多的保护欲,演绎出的强悍的控制欲,几乎不容旁人辩驳半分:她不准孩子参加课外活动,认为郊游写生只是在浪费学习时间,晚上已经上床倦意浓浓的孩子会被她从床上拉起来,只为了告诫孩子“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她甚至还偷看孩子日记……这样的爱,多了规矩,却因为少了尊重,造成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真实交流隔阂。
其实,三到五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也是可塑性最强的年纪,孩子这时候的行为模式,往往更多的是与家长脸上的情绪在发生互动,而不是深入意识中的价值对与错的取向认同。
五岁的孩子,处于价值自我评价阶段,她(他)还并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再说,这个世界,也并非仅仅由非黑即白就可以完全诠释得清楚。)比如,剧中爷爷奶奶常常和罗茜茜玩“小公主和奴仆”的游戏,大人小孩都开心,以致于孩子从成年人脸上的笑容反馈的信息就是,“哈,我这样做,他们开心,我也开心。”然后就以为这样的互动继续下去,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而后来毕胜男作为母亲,强势地阅读和修改茜茜的日记,而忽略了五岁的孩子其实也有自身的价值观念的初态,也有选择权利和隐私的权利,只是,她在家庭关系中是处于至关重要的母亲的角色,而且强势施压,振振有词地规定,让孩子从自身不舒服的情绪中产生了疑惑和探究,“是否我不喜欢妈妈看我日记,这样的想法就是不正确的,因为妈妈会生气?”
如此继续演变下去,高压与强势的教育下,孩子会逐步被剥夺自我的选择权,创造力、自我快乐、兴趣的自由发展都会被抑制,这样的孩子,会变得缺乏主见,怯懦,做什么事都想关注身边人的情绪才会去做,而越来越忽略掉自身的需要与感受性。或也有可能完全成长为更加强势的反面,比长辈更过之而无不及。
而从母亲的角度来诠释这样的教育理念,其实更多的是来源于毕胜男的父亲,因为从小虎妈就是在同等高压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虽然她一直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有阴影,也本能表示反对,可自然而然却在自己的教育行为和理念中复刻从长辈那里得到的教育模式。虽然在虎妈身上,“必胜决”的高压强势教育在她自己身上颇见成效,但却忽视了教育客体的个性。
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种固定的教育理念或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不同个性的孩子,这不比选衣服,教育上,没有“百搭款”,只有适合与否。
在这个世界上,但凡正常的家庭,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都想把自己的真爱传递给孩子,并收到合理同等的反馈。
尊重+规矩=真爱。真爱里的爱的感觉是流动的,不是封闭与缄默的。因为和谐的交流,理解,用与对方平等的方式去看这个世界,才让我们的爱得以流淌。有爱的温暖与接纳,就像妈妈温暖的怀抱,在温暖我们幼小的自尊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别人的心眼里,认识自己的影子是否或有残缺,是否完美,检视自己的处事方式,然后慢慢地成长,一步又一步,直到……当我们可以自己一个人独立地好好行走,独立地面对风风雨雨,在内心深处形成明晰的是非三观理念,并通过我们的不同经历归纳总结,慢慢使之完善,这样,我们才将真爱融入接纳与尊重,可以用自己的心眼看世界,也可以用别人的心眼看世界,用真正懂得自爱与爱人的新的方式,将爱传承,让我们的血脉生命找到新的适应的方式生存。
剧中的“虎妈”毕胜男,由缺乏经验盲从教育到摸索,最后自成一派,明白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其实父母与孩子都在一起摸索成长,彼此适应,最终找到最和谐的真爱的传递方式,而假如迷信任何固定模式的教育理念,生搬硬套用到孩子身上,就如浇灌养育一棵小树苗,施与和养育成型的机会只有一次,一旦成型,想再重来,已经是不可能了,若非“因材施教”,或会种下苦果,这才是我们与孩子成长路上最担心的事。
专栏介绍:自由实现梦想的丹尼斯
夏志伶,桐语.丹尼斯,和榕树下专栏作家,心理师,fm心理主播,国内畅销杂志领军写手,主要作品都言悬疑曼曼无双荣获“完美影视中-国好故事”日奖;儿童文学星女幻季等,开设这个专栏,是我梦想的一部分,由一个心理学爱好者逐渐成长为优秀心理师的过程中,想用自己的文字与优势,在一点一滴中与诸位来访者一起成长。擅长领域,婚恋问题及儿童教育。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吧,您对这个平台有任何建议或想要诉说正向书籍、影视剧或心理咨询的话题,欢迎关注,稿件请走邮箱,婉谢闲聊~~)咨询QQ(微信):1450333143。
诸位,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