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搞笑小故事|悬疑小故事|儿童小故事
首页 > 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哲学家告诉你,生活必须弄懂的9件事

1、穿什么

哲学家很少操心着装。衣服可以是一种美学享受的来源,鲜少有哲学家会反对这一享受。(他们可能会反对价格昂贵的享受,或反对将享受置于其他诸如公正的价值之上,但他们很少批判价格合适、评价恰当的享受。)然而,有些服装的选择却与哲学精神相悖。哲学从本质上讲是反权威的事业,或至少可以说它只承认推理、辩论和证明的权威性。群体、宗教或国家令人生疑的权威性,要求大众盲目顺从,则是有悖于哲学事业的。从苏格拉底到阿伯拉德再到拉塞尔,众多哲学家都因世俗的权威而麻烦不断,当然他们也给这些权威带来了不少困扰。

关于权威和专制政权有一件令人玩味的事情:他们对制服和盛装打扮颇为着迷。从法西斯的棕色衬衫到主教们的紫色法袍,权威对裁缝和女帽设计者有种迷信般的吸引力。有些制服具备实际作用,如足球运动员的汗衫有利于他们进入特定的角色。除此以外,如果你发现自己乐于穿制服,或者更糟,乐于把制服往别人身上套时,你可能该重新考虑一下你的哲学身份了。

2、吃什么

哲学家在饮食上百无禁忌,和我们一样。但他们有强烈的素食主义者倾向,至少在当代英语国家的哲学界是这样。这主要是受了彼得·辛格的影响,辛格说服了多位哲学家相信食肉大体上讲是不道德的。他不否认吃肉能够为我们带来蛋白质和愉悦感,但他坚称我们从中收获的益处远未超过动物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我们的受益是建立在它们的痛苦之上的,这是不可接受的。

3、喝什么

随你喜欢。但老实说,比起其他饮品哲学家普遍更热衷于红酒和咖啡。有一句著名的拉丁短语‘in vino veritas’,出自罗马作家老普林尼,意思是“酒后吐真言”,说的是人在酩酊大醉后更容易显露本性。澳大利亚的哲学家比奇洛则戏谑地改编成了‘in caffeina veritas’——“咖啡因后吐真言”,好咖啡确实能让我思维活跃起来。

4、读什么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哲学家,你需要读很多优秀的哲学。埃里克森是研究如何成为专家这一领域的专家,他估算你需要大约10,000小时的练习,就能成为大多数领域真正的专家。在哲学领域,练习包括和伟大的哲学头脑进行交流(可不要被搞得筋疲力尽)。完成这个练习最好的方式——针对多数哲学家而言也是唯一的方式——就是阅读他们的书籍。

有时你需要的内容藏在一本极其枯燥的书本里,这种时候你只能咬咬牙、硬着头皮读下去。但大多数时候,挑挑拣拣是个更好的办法。阅读你感兴趣的,如果这本哲学书无聊透顶或者毫不相干,那就把它放下,去找些更好的来读。

在过去的20年间,大量的哲学辞典、手册和教参/学习指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书籍兼具实用性与娱乐性。我最喜欢的3本是萨缪尔·古藤普兰主编的布莱克威尔心智哲学指南、西蒙·布莱克本的牛津哲学辞典以及爱德华·扎尔塔主编的在线版斯坦福哲学辞典。敬请享用。

5、想什么

上大学时我被告知哲学关注的是真、善、美。现在看来,这句话毫无意义、甚至荒谬可笑,它实在是太笼统了。哲学家们几乎在一切知识领域都有所涉及和建树,所有的自然和社会科学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艺术、文学、政治、历史、时事。

这是一张来自我近期多样化阅读的多样化清单:金姆·斯特林在他的在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思考中涉及了大量篇幅的演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苏珊·赫利在他的论文模仿,媒体baoli与言论自由中发表了关于baoli行为起源的重要言论;玛莎·努斯鲍姆在她的理想的赏罚中关注了文学的规范作用;而乔纳森·格洛夫的人性则是一部讲述二十世纪道德史的佳作。

有些哲学家拒绝参与相关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这种焦点单一(或者思维狭隘)带来的结果有时欢喜,偶尔悲剧,罕有深刻。还有一些哲学家完全为科学的力量所震慑,以至轻视自己的学科。这种情况下的结果通常也是喜忧参半,但比起它所效仿的科学,它绝不会带来更有价值的东西。

我时常惊讶于一名好的哲学家对一个从前被认为不适合进行哲学反思的话题所做的探讨。哈里·法兰克福的文章论扯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一方面,你可以把它看做一篇精辟的探讨,这可是你在柏拉图、穆勒和尼采那里找不到的主题。另一方面,论扯淡也说明了和法兰克福同样水准的人可以将哲学传统提炼成寥寥数千个字——毕竟,整个哲学史就是一部反扯淡的历史。

苏格拉底就对扯淡嗅觉敏锐,对胡扯的人更是耐心为零:他会毫不留情的揭穿那些自诩为--BO学权威(又是权威)的人,不过就是一群蠢蛋。据传说,苏格拉底接受了德尔斐神谕关于他是最聪明的人的宣告,是因为意识到他的智慧就在于承认自己深深的无知。

6、怎样想

在哲学中你可以采取你喜欢的任意立场,只要有好的论据作为支撑。大卫·路易斯在多重世界(1986)一书中出色地为其惊人的观点做了辩证——“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只是多重世界中的一个。”保罗·丘奇兰则巧妙地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与常理相反,没人相信或渴望任何东西,因为根本就没有信仰和欲望这回事。(见哲学学报-78)

不同于人们的普遍印象,哲学家们并非整日无所事事地闲聊,找到好的论证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熟练地判断前提和论证步骤对结论支持的程度需要实践练习。熟悉过去那些伟大哲学家的论证是获取这项必要练习的绝佳方法。

7、谈什么

来自“街角杂货店”乐队的著名英国音乐家金德·辛格,建议我们既要为朋友举杯,也要为敌人举杯,因为二者都能让你年轻的心保持活跃。跟你的朋友和敌人讨论哲学则是保持青春的好办法,柏拉图终其一生都在这样做(显然他也喜欢摔跤)。

Arguments(论证)——从前提得出结论的理性推导过程——是哲学的核心。而Arguments(争论)的另一个含义——(口头或书面上的)激烈的思想交锋——在哲学中也非常普遍。激烈的观点交汇对于真理的获取至关重要,害怕真相的人才会回避争论。有趣的是,克里斯托弗·希钦斯,理查德·道金斯以及其他新无神论的倡导者经常被指责具有侵略性。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他们不畏惧打一场意识层面的混战。我怀疑那些指控他们的人,是要急于避开公众对他们信仰的严酷审判。

所以做好准备去展开艰难的对话。它不会要了你的命,但它会提升你的认知力。

8、放轻松

尽情享受。著名的美--国哲学家杰瑞·福多因为喜欢在出版书籍中开玩笑,被指责对待哲学不认真。他回应道,我对待哲学很认真,只是对待自己不认真而已。一点没错!

9、生与死

如果哲学不能够帮助我们达到生不违心、死无所惧的目的,那它也就没那么有趣了。它帮助我们的方法之一是举例子:第欧根尼、苏格拉底和伏尔泰都壮烈地拒绝了价值观的妥协。亚历山大大帝,出名的酒鬼、Sr犯、好战分子,据说曾经询问犬儒派的第欧根尼,有什么事情他可以效劳?第欧根尼当时正在晒太阳,便回应说:“请别挡着我的阳光。”

许多哲学家临死之际毫无畏惧。古代的一个典范就是苏格拉底,他在探讨了一夜哲学以后平静地喝下了毒芹汁。放眼当代,大卫·休谟面对死亡的从容则让教会的诋毁者们受挫和汗颜。

每天我都在与妥协斗争,但我并不是总能通过测验(我还尚未真正面对过死亡)。不管是通过练习还是效仿榜样,哲学让我的脊梁硬了一些,腰板直了一些。你也不妨一试。

原题目: How To Be A Philosopher


上一篇:童言无忌闹笑话
下一篇:一级谋SHA案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