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搞笑小故事|悬疑小故事|儿童小故事
首页 > 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千年前《古兰经》手抄本现身东乡

2024-07-27 13:31:41

12月上旬,在我省东乡族自治县哈穆则岭拱北发现了一部极其珍贵的约千年以前的《古兰经》手抄本。近日,由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邀请7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对该手抄本进行初步鉴定,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这部手抄本《古兰经》所采用的封面风格、彩绘艺术、书法字体及纸张均起始于公元8-9世纪,综合该手抄本的书法字体、纸张、彩绘、传承信息、成书及修补的时间差等,专家判断其抄写年代上限为公元9世纪,下限为公元11世纪,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有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现保存于东乡县坪庄乡哈穆则岭拱北。该拱北始建于1425年,陵墓主人为元朝至元六年(1340年)来中-国传教的阿拉伯穆斯林学者哈穆则。据现在保管者马清芳阿訇介绍,经书溯源有序,口耳相传,代有承传,是由哈穆则从撒马尔罕长途跋涉来中-国西域传教时带来的,东乡族祖祖辈辈把这部《古兰经》手抄本看作他们的民族之魂和传世瑰宝。此说在东乡县县志和有关东乡族历史文化史料中亦有佐证。

参加鉴定的专家认为该经书篇幅之长,规格之大,是国内《古兰经》手抄本中非常罕见的珍品,是我省东乡族迁徙史的历史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它对研究东乡族族源历史及我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报告初步认定东乡族自治县哈穆则岭拱北所珍藏的《古兰经》为国家一级文物,“该经书篇幅之长,规格之大,是国内一卷本《古兰经》手抄本中非常罕见的珍品,是我省东乡族迁徙史的历史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重要的纸质文物,对研究东乡族族源历史、我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本大书悄然静寂展开

12月9日,记者与甘肃省民委古籍办、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虎隆及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张志忠教授同行,去东乡族自治县哈穆则岭拱北,一睹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

汽车出东乡县城,向南沿白三公路(锁南白家岭至广河三甲集)行约8公里,就可以看到公路右侧山丘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拱北院落,绿色琉璃瓦金顶(墓亭)、牌坊门、砖雕照壁映入眼帘,这就是谈及东乡族起源必须提及的东乡族最古老的宗教名胜——哈穆则岭拱北。

哈穆则岭拱北的马清芳阿訇打开保险柜,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从层层丝绸包裹中,捧出了这本珍贵的《古兰经》手抄本。

一本大书悄然静寂地在墨绿色的绒布上展开,散发着神秘古老的意味。

两位教授悉心辨析着经书上每一页的字符、图案,不时念诵着其中的阿拉伯语单词和句子,与马清芳阿訇交流。

之前,虎隆与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已有多次接触,他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回族古籍和伊斯兰手抄本调查、编目和研究的经历以及伊斯兰手稿学和国际上通行的鉴定阿拉伯文《古兰经》手抄本抄写年代、纸张种类、书法类别、彩绘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经过一页一页地查看实物,并通过手抄本牛皮压花封面、书法字体、纸张、彩绘、文本装订、历史渊源和破损修缮情况等七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对该手抄本的历史特征和产生年代做出了简洁而精确的描述:

“阿拉伯文《古兰经》手抄本,一卷本,牛皮压花封面,封面长39厘米,宽34厘米,厚9厘米,上有对称的压花花卉和圆形图案,中间7个圆形图案均以《古兰经》 ‘只有纯洁者才能抚摸《古兰经》’(56:79)的经文点缀,压花图案为典型阿拉伯——伊斯兰风格。封里粗织蓝布。经书内页长38厘米,宽33厘米,共536页,每页11行,线装,无页码,有彩绘,无抄写者、彩绘者和装订者的印章,有照字(阿拉伯语或波斯语手抄本标示相邻页码的一种方法,即每一对页的右页左下端书写左页第一行的第一个词汇),二夹撒马尔罕纸,保存基本完好。书写所用颜料为黑色墨汁,字体为阿拉伯文书法三一体(苏勒斯·穆罕格格体),字迹清楚,笔墨流畅。彩绘颜料主要以纯金和青金石等矿物质颜料为主。在经书末页有掺杂着数句波斯语的阿拉伯语题记,颂扬经书的尊贵和记载末叶题记的书写者是奥斯曼。部分经页有裱糊或补抄。由于年代久远和长期翻阅,牛皮压花封面部分图案已漫漶不清,经书边缘有磨损破裂或缺失,并曾用比原纸质地更好、更薄的撒马尔罕纸进行了修补和加固,据此可以推断该经书在传教者哈穆则1340年带来中-国之前,已经进行过修补,根据经书用纸磨损情况分析,其成书时间应在修补前300年左右,即距今约1000年”。

《古兰经》手抄本中极罕见的珍品

2010年12月6日,对于东乡县的父老乡亲,对于拥有它的哈穆则岭拱北来说是一件大事。当天由警车开道,公安局长亲自带队,将手抄本送往省城兰州请文物专家鉴定。

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王辉(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BO士)、李天铭(省--BO物馆研究部副主任、--BO士),加上特约的专家虎隆(甘肃省民委古籍办、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伊斯兰手抄本协会会员)、冈兴造(--国宝修理装潢师联盟理事长、--著名纸张专家)、增田胜彦(--昭和女子大学教授)、汤山贤一(--奈良国立--BO物馆馆长)、有吉正明(--高知县立纸产业技术中心研究员、纸张分析专家)、邱锦仙(英国大英--BO物馆修复部装裱师)、顾祥妹(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东亚绘画研究员)、陈刚(复旦大学副教授、东京大学纸张专业--BO士)等国内外纸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手抄本研究专家共同对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做出了初步鉴定。

专家对实物进行查看和分析,认为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所用纸张表面均经过打磨,比较光滑美观。经过现场取样、初步显微分析,初步判断它的纸张纤维属麻类纤维,纹路较粗,纤维粗长,纸张的质量较高,同西方纸张相比较具有比较靠近东方纸张类型的特点。

与会专家认为,哈穆则岭拱北珍藏《古兰经》经书所采用的封面风格、彩绘艺术、书法字体及用纸均盛于或起始于公元9世纪前后,综合该经书的传承信息、成书及修补的时间差等,初步判断其年代上限为公元9世纪,下限为公元11世纪,有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上一篇:记住,当官不会永远“靠谱”
下一篇:成吉思汗如何建立指挥情报系统?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