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搞笑小故事|悬疑小故事|儿童小故事
首页 > 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腐败没有那么简单

2024-07-27 13:31:41

心理导读:一个腐败的人,也能写一手好书法,也会是一个勤奋努力懂得感恩的人。人的行为并不单由本性或者早期经历决定,这其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腐败的形成并没有那么简单。 ——

新闻事件:

近日,两件案子的宣判备受瞩目。6月28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原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因受贿316万余元被判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没收30万元财产。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受贿、滥用职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心理解读:

腐败本义指食物因放置时间过久而变质,产生刺激气味或者毒性物质。现在引指为谋取个人利益,官员通过滥用职权等手段,侵占他人或公共利益的权力变异行为。

腐败是因为他坏?

腐败行为并非凭空而来。当看待别人的行为时,人们倾向于把别人“自身”看成是行为的起因,而忽略环境因素,这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基本归因偏差”。有媒体回顾了雷政富的成长经历:小时家贫,连双鞋都穿不上,他经常会到镇上煤矿捡煤渣,挑二十几里地回家。摆脱贫困的想法让他勤奋学习,成绩总是数一数二,并且练得一手好书法。在村庄,还流传着他的“雷锋”事迹:他曾机智地救下触电的乡亲。读初中时,一个老师对他好,他也一直记得,从政后回家还时常提起恩师。

透过这段采访,我们甚至会觉得雷政富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这样一个勤奋努力,懂得感恩的人怎么会走上腐败的路,断送前程?这恰好提醒人们:不能“一棒子打死”,简单地对一个人做出评价。人的行为并不单由本性或者早期经历决定,这其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腐败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

在解释行为的产生上,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行为的“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环境是决定行为的潜在因素,个体和环境交互决定行为,行为也反过来影响个体心理和环境,这三者相互交互然后影响某一个因素,不是简单的两两影响。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为解释腐败行为提供了一个比较宏观和全面的视角。首先看影响腐败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可以看作是腐败行为的思想来源,个体从政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像作威作福,当官者有利可图,自然就腐败了。

对权力的监督不够也是一大主因。从政者利用手上的权力为自己获得资源,建立自己的权力网络。北京大学的唐利如认为,权力意味着对资源和信息的控制,掌握着权力就相当于获得了网络中的有利位置,他人要想获得这些资源,就必须通过权力的控制者,其就成为权力交流与资源共享的节点,就可以利用权力来为自己谋利。

个体心理与腐败行为自然也逃脱不了干系。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可能被发现,就给腐败者提供了心理的温床。从众心理,看到同僚通过不法手段获得利益,而自己尽忠职守却不能晋升,面对种种诱惑就可能把持不住。

腐败行为的产生由多种因素决定,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为人们理解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机制提供了一个视角。预防腐败,治理腐败是项大工程,政府可以从制度建设和个体行为两方面入手,多角度解决这个问题。

了解更多:

唐利如. (2011). 腐败网络:特征、类型和机理——社会网络理论视角的腐败及其治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9(1), 87–92.

姚志强, 刘伟. (2011). 腐败行为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基于环境-个体-行为三元决定论的分析.理论导刊, (1), 54–56.


上一篇:快乐起来吧,你会长命百岁
下一篇:喝一口VS喝一瓶心理学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