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慈悲而无智慧,有智慧而无慈悲,都会犯这样的错。 ——
【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心理电台】
1
近些年来,放生的人越来越多,笑话也不少。
记得有一则新闻说是在海边放生乌龟,乌龟下水以后一次次爬了回来。于是,就抓住乌龟朝着更远的海面扔去。最后,小乌龟消失不见了。
问题在于,从新闻图片上看,那是头陆龟。所以,消失不见未必是重获自由的欣喜,而大有可能是告别人世的悲伤。每次我想到这头小龟千辛万苦好容易爬回沙滩,转瞬之间又被扔得更远,它在飞行的时候,内心怎一个“我操”了得?
有一种放生的观点认为,只要发心是好的,也就是出发点是好的,那就是好的。更有阐述者说,只要发心是好的,不必考虑放生大鱼造成的更多小鱼的死亡之类的事情,因为这是它们自己的因果。
但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比如说把陆龟扔进海水里,把海鱼扔进淡水里,或者是在鱼塘里放生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甚至是投放外来物种进入江湖。
因为如果不知道这样做的危害,那是因为这个人没有常识。没有常识就应该学习,破除这种无明,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人应该努力的方向。无知不应该成为一种藉口,尤其是别人指出之后。
如果明知道这样做的危害而继续,那就是造业。无论原本的因果为何,但是你个人的造作干预了因果的进行,并且造成了死亡的恶果,当然是一种恶行,哪里有什么善的存在呢?
有慈悲而无智慧,就会犯这样的错。
2
另一种放生的观点认为,放生本身就是伪善和愚昧。并且,凡举各种例子,辩难不已,攻击不休。但我认为这同样是错误的,而且错得更为离谱。
原因是这同样是一种无知,更加上了许多傲慢。为了自己延年益寿,或者为了子女高中,又或者是为了自己财源广进而放生,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自私。但是,这种自私导致了善行。而一切事物的变化都需要开端,因自私而起的善行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它同样是一个好的开始,并且预留了未来变化的可能。
指责这种行为,中止变化的产生,这当然是无知。无知到觉得世界是一弹指之间就兴建完毕的,人心是一刹那就进入圆融无碍境界的。
若有一人,不知道在海水里放生鲤鱼的后果,却那么做了。对他最大的帮助不是指责他愚昧,而是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那么做,以破除他的无明。而指责他愚昧,在于他则是把放生和愚昧两件事情等同起来了。于是纷争不休,但是这个人最终毫无所得,却断绝了亲近知识的可能。
若有一人,知道在海水里放生鲤鱼的后果,却那么做了。和他辩难丝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人人都以己为是,以人为非。辩难不休的结果徒然增加了双方彼此之间的憎恶,各自寻找支持自己的论据,引经据典,构筑起言辞的高墙深壕,对于世事无补。争斗饲养了自我,使得它越发傲慢强大。而要让一头牛从田地里走上小路,需要的仅只是一把青草,或者拉一下鼻绳而已。
有智慧而无慈悲,就会犯这样的错。
后面这种错误,在具有识智的人士那里更为常见。因为学识和见识首先增强的是自我的意识,又因为这一过程艰难而乏味,故而滋生出许多傲慢和不耐烦,却少了许多理解与怜悯。认为知识有神性,同时也就降低了自己的体温。在于我,经常用写使用说明的方法来磨练自己,也算是一种对治。
为什么说人逐渐老去之后火气变小了,固然有荷尔蒙供应减少的因素,不过更多的是因为对于人和人性的理解较之年轻时更为深入的缘故。从相信自己对的时候多,到相信自己错的时候多,也是因为自我在逐渐消弭的结果。
不过呢,我觉得挥舞言辞的大斧头一顿砍SHA,还是很爽哒!瞧,这就是人性。
禅定时刻
一只拒绝回家的海龟(方帆摄 稿酬100元)
2009年6月9日 南方都市报
前日,第二届广东休渔放生节主题活动在虎门海战--BO物馆东门海滩举行。志愿者和热心人士往海里放生了小鱼、小虾、海龟等。
这些鱼虾一被放到海水里,立刻游向大海深处。唯独一只小海龟,不知为什么老是辨别不清方向。放生者几次将它带到离岸几十米远的海中,它每次都直接调头往岸上游,上岸后漫无目的地到处爬。
放了几次不成功,放生人员拿起海龟细细检查,发现它除了一条腿有点划伤外,其他都很正常。“难道它想有人帮它把腿伤治好再走?”工作人员风趣地说,同时用力将海龟扔向更远处的海里。这一次,这只小海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