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一课的故事
闺女(daughter)拿出一双坏掉的鞋子,比了比鞋头开口的位置,想要去买鞋。这是我的家规:坏了才能买,而且要有证物。
提及证据,闺女有气,说我是小气鬼兼守财奴。其实,我只是想给他们一份一生受用的礼物罢了。
闺女二话不说,拿出一份打印的数据给我,是一款新上市的漂亮鞋子。她微服出巡,查过一遍,很喜欢,当晚约好同学,就去订了。这分明是先斩后奏嘛,我有些不悦,忍住气小声地问明价格,一听之下就令我咋舌了。
我结结巴巴起来,口中嚷着闺女通知我的价格,3……3000多元(新台币,下同)呀,那可是我购买鞋子的3倍预算。
我灵光一闪,想到开体育用品店的朋友,拨了一通电话,说明来意。他说鞋子是当季新款,他愿意提供7折售价,但让我不妨等一等,因为这款鞋只有4间直营店有售,现在一律统一价,不打折。
我把这则好新闻通知闺女,她竟不领情地摇头:“我跟小毛约好啦。”
“可以改呀,等一两天差1000元咧。”
我的省钱守势显而易见无效,她依然执意当晚成行,看来多花1000元也在所不惜。我听了更加冒火,但火苗窜了上来又被我迅速压制下去,我平心静气地问她:“真的非现在买不成?”
她点摇头。
“抱歉,果然如此,这笔钱请你自己付。”
“自己付?我哪有钱?”
她也不高兴了。我说:“如果要我付钱,只有一个条件。”我边讲边打开书柜,取出我的新作品,堆了起来,用绳子绑住,系紧,交到闺女手上。
“这是干嘛?”
我开始抓住与她讲理的窍门了,语气平和地说:“卖掉它,这一本书定价250元,我的版税是区区少得可怜的25元,40本刚好可以筹措差价的1000元。”
闺女走了过来,大声嚷着:“这么重,卖给谁呀?等两天就等两天啦。”
这件事成为我的经典教养范例,我保持代价观的培养比分数主要得多,培养代价观的好方式之一,便是教孩子懂得理清“想要”,依然“需要”。
坏掉是关头。坏了该买,否则无鞋可穿,就是“需要”。
有了鞋过后,依然一买再买,买了又买,流行就买,就是“想要”,它是虚荣心与欲望的显示。遇上这种情形,我不付钱,因为长久下来,孩子会以为真有“天空上掉下来的礼物”;如果“想要”的非要不可时,我会请他们自己付钱。这样一来,势必得花掉他们不少蓄积的零用钱,他们当然舍不得,因而不买。
我问他们:“如果爸爸常常用30万元的薪水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毫无节制,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父亲(father)?”
闺女迟疑了一下,说出答案:“那叫烂爸爸,我们会饿肚子!”
“我为了当好爸爸,所以不敢乱费钱;你是好闺女,应该也不会乱费钱吧?”
我不知道我的说法在闺女心中烙印了什么,但这最主要的一课真的非教不可。
我通知闺女:“你只需要1万元的生活费,因此3万元的工作,便可以赞成试一试了。但是如果破费是5万元,势必得找8万元的工作。请问3万元的工作好找?依然8万?”闺女当然晓畅答案了。
人生不只收入,其实另有消费,两者相减过后得到“正”数,才是赢家,否则为五斗米折腰,可是很轻易化身成为夸父的,追不上太阳,最终饥渴而死。
上一篇: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的故事
下一篇:爱打呼噜的河马先生